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代表委员谈文化保护:把传统文化的“根”留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07年03月14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有效地防止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怎样更好地保护发展好传统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两会”一个热门话题。

    莫让遗产变成记忆

    不少代表委员在发言中指出,传统文化“水土流失”的现象,应该引起注意。

    来自云南的哈尼族全国人大代表张美兰说,古村落的湮没消失,使人们很痛心。据统计,中国60多万个村庄中,经过开发的“洗礼”,大多已经失去了历史文化特征,剩下来的古村落只有5000-8000个。“这些仅剩的古村落也危在旦夕。”

    来自福建的曾静萍代表大声疾呼,“闽南出现了‘一代比一代更不会说闽南话’的危机”。她说,闽南话本来被誉为汉语的“活化石”,但是由于闽南地区城市以及有条件的乡村从幼儿园开始实行普通话教育,还有日益低龄化的“外语热”,现在已有许多孩子不会讲或讲不好闽南话了。几位来自闽南地区的代表期待,国家能有更切实的措施来保护为闽台民众共同珍惜的闽南文化。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必然体现为民族文化,而节日文化正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文汇报社社长张国良建言,“是否增设清明和中秋为法定假期,应该从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提升国家形象的层面来考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分析道,文化遗存的流失与近20年大批古董贩子走村串乡,穿街入户,上门“淘宝”有着直接关系。村民不了解这些遗存历史文化的价值,许多与其地域有重要关系的文献与器物被廉价买走,致使许多少数民族古老的村寨中已很难见到传衍久远的遗存。他指出,保护古村镇,既要保留古老的村容镇貌,更要留住它的内涵。“否则这些古村镇即使保留下来,也成为记忆的真空。”

    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带来了15份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提案。在2004年他就提议把大运河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58位政协委员调研联名倡议保护后,有千年历史的大运河一下进入了公众视野,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那条废弃的大运河实际上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单霁翔说,大运河哺育的独特运河文化的价值,在于它是2500年运河文明的记录,是流淌着动态的文明,今后还将继续延续。

    树立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如何避免传统文化“水土流失”的现象,大家纷纷建言献策。政协委员赵丽宏认为,首先应当唤起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他介绍,曾有一位德国学者对他说,只有优秀博大的中国文化,才能阻挡美国文化进军全球的步伐。这样的赞语,令他亦喜亦忧。喜的是,世界对中国文化有如此崇高的评价;忧的是,在中国,有多少人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心存着由衷的自豪感?

    他提出,如何使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树立文化自豪感,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政府、社会、学校、新闻媒体、出版部门、文艺院团,大家都要思考,都要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分析说,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礼仪、饮食、建筑、服饰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国内外大量事实表明,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二是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他建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立法。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的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赞成。大家希望在社会上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都来为这件事贡献一份力量。(记者 宋冰 赵晓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