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诚信·慈善
——代表委员建议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抓紧打造“三把钥匙”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邬焕庆、杜宇、万一)“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大工作要推动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非常重要。”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在全社会建立维护和弘扬诚信的价值体系。”
“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可以促进不同人群间的和谐共进。”
连日来,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就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建言献策。一些代表委员指出,针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必须抓紧打造公平、诚信和慈善这“三把钥匙”。
(小标题)分配不公、机会不公、规则不公——夯实和谐社会之基需要公平之钥
“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基本权利保障不公平,甚至‘同命不同价’。”
“社会机会授予不公平,高考、招工等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人群待遇迥异。”
目前,由于分配不公、机会不公和规则不公导致的社会不和谐之音较多,不仅引发了一些社会争端,也影响了一部分人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
“社会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之后,承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全国人大代表孔令晨说。
代表委员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激发了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但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应把解决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提到更突出的位置、摆上更重要的日程,逐步建立以分配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是符合人民群众迫切呼声的。”全国政协委员王玉英说,“要在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调节再分配政策的力度,合理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努力遏制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扩大。”
全国人大代表吴建平建议:“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一套保障竞争机会的公平的制度。现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会的平等特别是竞争起点的平等。因此,要逐步消除户籍、教育、就业、身份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近几年,全国人大在立法中,‘开门立法’等公开征求全社会所有人群的意见的做法越来越常见,这就可以保证我们在制定规则上的公平,让所有的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自己的利益在规则中得到保障。”孔令晨说。
(小标题)捐赠“秀”、假广告——破除和谐之坎需有诚信之钥
近日,湖北省民政厅抗击冰雪灾害赈灾接受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共接受捐款1.06亿元,实际到账仅7383万元,有的企业在捐赠的幌子下上演一场商业伦理缺失的闹剧,他们看中的是公众对于救灾的高度关注,他们承诺捐赠是假,借灾出名是真。
“无论是部分无良企业导演的这场令人鄙视的捐赠‘秀’,还是在目前我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如虚假广告盛行、个人和企业赖账增多、欺诈骗销不少的现状,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当前我们确实存在着诚信缺失导致的信用危机。”全国人大代表赵发所评价说,“重塑诚信,已经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有评论指出,目前我国民众对他人的信任意识正在受到考验。在现实的生活中,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欺诈等等,一些有损诚信原则的事件正在不断上演。最直接的体现,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事事小心谨慎。
“我们现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失去诚信,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国民也不可能富强。而一个缺乏诚信意识的民族,也绝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全国政协委员吕建中说。
代表委员们认为,重塑诚信,不仅需要通过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文明社会风尚来实现,更需要建立奖励守信用、惩戒失信的制度。
“我们目前依然还没有完整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失信者的惩戒制度。重塑诚信,必须要加大对失信者的法律制裁力度,遏制一些失信者获利、守信者受损的怪现象的发生。”吕建中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指出:“重建信用体系将会使交易活动正常化,使一些违背信用体制的行为和个人受到抵制,使人们在投资和消费中,变得更有信心,同时也将极大地维护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小标题)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慈善之钥可凝聚和谐之光
代表委员们指出,要构建和谐社会,还特别需要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弥补各种正式制度安排的缺漏,同时还具备软性的维系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功能,以及调和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或对抗,进而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社会公德的功能。
“在我国,先富起来群体中的一些人员在社会责任与社会形象方面不尽如人意。在这方面,简单地表述为中国人有仇富心理,我认为是不全面的。因此,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普通民众需要,更是先富起来群体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说。
“慈善在我国发展缓慢,除了需要解决好富裕人群的缺乏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扭转过度追求个人享受的价值观外,我们也需要在制度上和社会氛围上来保障慈善的健康发展。”买世蕊建议,“首先要倡导爱心观念和正确的财富观,形成良好的捐赠文化氛围。让捐赠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唤醒富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让济贫捐赠成为一种自愿选择。”
“我们要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尤其是在税收方面建立鼓励引导机制。”全国人大代表熊维政说,比如在美国,当善款的数额超过应缴税收的10%,可以减免10%的税款;在中国,这个比例只有3%,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并未落实。
熊维政建议有关部门还应及早出台政策,对慈善机构强化财务监督,杜绝慈善资金滥用和腐败行为,提高善款使用的透明度,树立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让富翁和百姓都能对基金会形成起码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