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气象局局长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直击气候热点问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0年03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张辛欣)在极端天气多发的今天,怎样正确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如何开展?世博会的气象服务能否让百姓吃上定心丸……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就当前气候气象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要做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的气象科普”

    记者:您在今年两会递交了什么提案?

    郑国光:我的提案是关于气象科普宣传的。我建议,我国应该建立专门的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科普宣传队伍,要争取使科普知识更加通俗化,让公众能读懂、能听懂。

    记者:我国气象科普现状如何?

    郑国光:可以说尚欠“火候”。气象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然而,老百姓关心的往往只是天气预报的结果,利用气象信息来安排生产生活的人很少。气象科普实际上是对气象信息的一个解读过程,将简单的气象知识普及给老百姓,引导他们科学的防灾减灾,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现有的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对科普宣传做了规定和强调,但这些内容相对较为宏观。目前,我们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科普队伍,不能再沿用老一套的依靠兼职队伍来推广气象科普知识的做法。

    记者:气象科普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是什么?

    郑国光:通俗化。老百姓看不懂、听不懂气象科普,自然难以实施有效的防灾减灾和科学的应对气候变化手段。气象工作者要把专业语言变成老百姓的语言,不仅把气象信息告诉老百姓,还应告之如何利用这些信息。

    气象科普通俗化的问题在农村更为迫切。据我们统计,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98%以上在农村,农民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群体。然而,正是这个群体,一方面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即便得到了气象信息,也很难有效利用信息。 我记得2005年浙江的一场台风造成多人伤亡。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缺少有关台风的基本常识。台风来了,狂风骤雨,但台风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即台风眼。然而,台风眼过后则是更为猛烈的狂风暴雨。很多人看到风平浪静,晴空万里,就接着到海边劳作,结果造成了人员伤亡。如果了解台风眼这种现象,就会避免这场灾害。所以说,我们既要发布气象信息,更应告诉老百姓,怎样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要做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的气象科普!

    “中国企业应该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记者:您最近在呼吁要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对气候变化法,为什么?

    郑国光: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然而,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政府认识到了,但是企业和老百姓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我建议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和公众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职责,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目前,减少碳排放是一个全球潮流。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到企业在其中付出的代价,更应看到,推进减少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是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一种机遇。我们的企业家要认真考虑如何抓住这种机遇。我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记者:对于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您有哪些建议?

    郑国光: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薄弱领域基础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全球气候变暖是客观事实,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适应气候变化比减缓气候变化的要求更为现实、更加迫切。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的脆弱性最大,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最高,压力也最大。因此,应当把适应气候变化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战略,把促进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

    比如,应科学规划适应全球气候变暖的农业生产格局,适时加大粮食储备,重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和防御,着力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测和防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走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等。

    除此之外,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必不可少。

    “小网捕小鱼,世博会气象信息将更为精准”

    记者:北京奥运会、国庆阅兵等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有目共睹,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气象部门准备好了吗?

    郑国光:世博会举办期为5月至10月,正值上海主汛期,是台风、强对流天气、雷电、高温等高影响天气的频发期。另外,世博会期间将举办各种活动上万场,预计游客有七千万到一亿人次,而且很多场馆是临时性的高科技装备,给气象服务保障带来巨大挑战。

    这些挑战要求我们的气象信息更为精准,过去是大网捕小鱼,现在是小网捕小鱼。为此,我们把气象台建在世博园里面,并且装有稠密的观测网作为“气象哨兵”。世博会期间,对园内的天气将进行滚动播报,可以每小时发布一次预报。若遇特殊天气状况,世博气象台将及时为指挥部门应对措施提出建议,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值得一提的是,世博气象台还建立了“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这种系统可对多种次生灾害的影响提前作出预警,为救灾部门提供宝贵的应对时间,是世界气象组织示范项目最新的成果应用。

    在关键事件或重要时间节点,我们还将派人赴现场提供保障服务,根据世博园区相关部门的需求,做好特殊时段、特殊天气要素的预报。可以说与国庆阅兵气象服务保障相比,世博气象服务保障又上了一个台阶。

    记者:上海世博会设立了气象展馆,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新的体验?

    郑国光:上海世博会开创了世博会159年历史上首个独立气象展馆的先河,通过专门的气象展馆来展示当今气象科技的装备,也为游客展示未来气象服务的蓝图。

    展馆里还有互动的环节,游客在这里也可以当气象预报员、气象主持人,体会到现代气象科学的水平和能力,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气象科普平台。同时,世博气象展馆内还有“气候变化,城市的责任与机遇”“天气、气候、水以及人民的平安和福祉”“科技进步与社会责任”等众多精彩主题。

    在此,我希望更多的人们到上海世博园的气象展馆参观,享受一下现代与未来的气象服务。

 
 
 相关链接
· 郑国光委员:世博会气象服务要求将高于奥运会
· 郑国光表示:让公众能读懂、能听懂气象科普知识
· 郑国光委员:防灾减灾知识应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
· 郑国光向江西省委书记赠送鄱阳湖地区遥感监测图
· 气象局长郑国光要求做好旱区天气中长期预报预测
· 气象局长郑国光要求做好旱区天气中长期预报预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