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平发展 18日,在金碧辉煌的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李克强面向台下300多名智库成员发表演讲,讲述“中国故事”。这场演讲由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共同举办。这也是两个全球著名的顶级智库第一次共同举办活动。 在这场时长半小时的演讲中,总理的“中国故事”始终贯穿着两个关键词:“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他说:“我今天力图给大家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来认识中国。” 中国在和平稳定的环境里快速发展,我们吃到了甜头,为什么要放弃呢? 作为“中国故事”的开篇,李克强首先谈起了“改革开放”。他说,中国30多年来,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现代化和工业化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我们让6亿人吃饱饭、穿暖衣,使他们拥有生存权,也使他们变得有尊严。”李克强说。他表示,“中国制造”的风靡全球也迷惑了很多中国人:很多中国人出国旅游,想买外国产品送朋友,结果买回来翻翻里面的标签,“Made in China,中国货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现场响起了一片笑声。 在讲述成绩的同时,李克强也坦率承认,中国的发展还不平衡,还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1亿人住在棚户区;“中国制造”也还要向各种高端水平迈进。他说:“13亿人要实现现代化,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之路,这将是漫长的道路,需要艰辛的探索。”他因此强调,中国要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化,需要的必然是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这是一个几乎不可置疑的逻辑”。 他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自己的观点:“过去中国30多年的发展,是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我们吃到了甜头,为什么要放弃呢?中国正是因为在和平发展的过程当中开放发展,开放带动了改革,使中国人逐步地走向富裕,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我们已经得到的成果呢?” 战争是人类智慧的失败,和平是反思灾难痛苦的结晶 在阐述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时,李克强充分展现了来自中国的智慧。他引用孔子“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表明,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没有扩张的基因,也不能理解和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他还谈起了前一天在英国首相府的访问经历。“我昨天去唐宁街10号,看到那里挂了两幅贵国首相丘吉尔先生的画像。他曾经说过,‘历史蕴藏着一切智慧,不学习历史注定要重蹈覆辙’。”李克强说,“历史昭示我们,战争是人类智慧的失败,和平是反思灾难痛苦的结晶。” 台下一片寂静中,李克强说,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相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和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开放共赢的战略。愿意同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创造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 他同时表示,中国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政策,愿与所有邻国和睦相处。但是对挑起事端、损害和平的行为,中国也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制止,防止局势的失控,用真诚对话、理性协商,就能够保持和平安宁的环境。 中国经济如何保持长期中高速增长?还是要靠改革 在演讲接近尾声的时候,李克强强调,中国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而内部条件的改善,必须依靠改革。他用自己“插队”期间当大队支书的经历,说明“中国30多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他说,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力,尤其是千千万万的人,有巨大的创造力,市场有着巨大的活力。 “现在,中国经济出现了放缓,如何保持长期中高速增长?”李克强顿了一下,随即自己给出答案:“还是要靠改革。让市场发挥更大的活力,让社会发挥更多的创造力。” 他向台下的智库会员们介绍,中国政府正在进行“自我革命”,一方面把政府不该管的权力消掉,把应该让市场来决定的事情交给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事中事后的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还在推动结构性改革,要放宽市场准入,更多地让民营企业、让外资进入中国。 如同对开头的呼应,总理的“中国故事”同样以改革开放收尾。李克强最后强调:“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必然会使中国经济迸发新的活力,千千万万人的创造力的发挥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些空间不仅是对中国人可以带来福祉,也会为世界创造机遇。”(肖楠)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