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第二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立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05年06月22日   来源:农业部网站

   2005年6月22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立大会。农业部副部长、第二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张宝文,以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和第二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农业转基因生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获得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为了防范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国际相关组织和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拟定了风险评估指南,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施管理。

  我国政府在发展生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国际组织和世界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国务院于2001年5月23日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于2002年1月5日,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三个配套规章,并建立了由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卫生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组成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根据上述法规,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安全评价制度、标识管理制度、生产和经营许可制度和进口安全审批制度,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实施全面监管。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本质是科学问题,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是实施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国家制定转基因产业发展战略、政策与策略的依据。根据《条例》规定,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农业部按照组成部门、学科门类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原则,经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相关的推荐,选定了74位专家担任第二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这些委员主要来自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卫生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第二届安委会在原来涉及转基因技术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贸易等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增加了食用安全、环境安全、技术经济、农业推广和相关法规管理方面的专家。第二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技术咨询工作,提高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部张宝文副部长在成立大会上指出,《条例》及配套规章实施三年以来,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在部际联系会议成员单位的支持和第一届安委会委员的努力下,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转基因农产品标识,法规体系、监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生物安全、经济发展和贸易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所采取的科学、严谨、理性、务实的做法,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国内生物技术发展对生物安全的需求。特别是对进口转基因生物实行境内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检测的做法,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张宝文副部长强调,在当前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按照科学评估的原则,严谨的态度,统筹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生物技术研究与商业化应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内贸和外贸等方面的关系,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保障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和农产品贸易秩序的迫切需要。

  张宝文副部长强调,当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按照“科学规划、积极研究、稳步推进、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加强宏观战略研究,准确把握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发展方向;加大行政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加强技术体系建设,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积极推动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张宝文副部长强调,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代表着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技术水平,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生态安全、人体健康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希望各位委员以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和法律意识,科学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