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科技部召开“自主创新新突破”媒体座谈会,会议重点介绍了973、863和攻关计划的进展以及取得的重大突破。科技部副秘书长王志学、办公厅、计划司、基础司、高新司、农村司和社会司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与在京的主要媒体进行了座谈。
“十五”期间,按照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在科技界和各方面的努力下,通过国家各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我国在基础研究、高技术领域和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获得重大进展,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973计划、863计划和攻关计划3个主要科技计划共发表论文160000多篇,出版专著100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110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000余项。
一、基础研究成就突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
“十五”期间,在基础研究方面,通过973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使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国基础研究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力大幅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原始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至2005年,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以及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共部署项目229项。
“十五”期间,973计划共发表论文60767篇,其中SCI和EI收录38210篇,包括一批在SCIENCE、NATURE及相关学科一流杂志发表的重要论文。这些发表在高水平杂志的论文,为提升我国论文的国际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标志着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出版专著1009部;获得发明专利3630件。同时,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成果,尤其是“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打破了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连续多年空缺一等奖的局面。
(二)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科学的成果,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通过973计划的实施,在前沿科学、交叉科学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
----量子信息和通信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创新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五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并利用五光子纠缠源在实验上演示了“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并先后被美国物理学会和欧洲物理学会评选为2004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突破。特别是在光和作用研究上,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菠菜捕光蛋白(LHCII)原子水平解析的三维结构,被认为是近年来光合作用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研究成果以发表在NATURE杂志。
另外,脑科学研究取得突破,在大脑的认知、神经信号传导、神经生长等方向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在CELL、SCIENCE、NATURE、NEURON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了一批重要论文。
(三)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需求,解决了一批重大理论问题
一批服务于国家目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显露,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石油勘探开发、提高采收率及清洁汽油生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的准则,设计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廉价、高效、无污染的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产品,经大庆油田现场试验,采收率比用水驱动提高15-20%,成本显著降低。针对我国汽油产品中烯烃及硫含量过高这一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脱硫降烯烃新工艺流程,并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应用。这一研究成果支撑了我国60%以上的车用清洁汽油的生产,为我国实现“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能源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
在传统材料升级、改造及利用方面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显著提升了行业竞争能力。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反浮选理论和技术,其应用有可能使我国可利用的铝土矿资源扩大2-5倍。(我国铝矿98%是一水硬铝石型铝矿,它的品质较差,硅的含量高,是其他国家的3-5倍。国外基本上是三水硬铝石型和一水软铝石型铝矿。)
在农业动植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改良基础研究方面,首次克隆了与水稻分蘖形成有关的重要基因MOC1,该成果是近年来,在植物形态建成,特别是侧枝形成领域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提高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
973计划通过跨部门、跨行业的强强联合,凝聚了优秀团队,促进人了才培养和基地建设。
973计划的实施为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优秀人才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一批45岁以下的优秀人才被推上项目首席科学家和课题负责人的岗位;一批博士后、博士生等青年研究人员通过承担项目研究任务,逐渐成长为学术骨干,部分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的支持;同时,培养了一批科研后备力量,共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8000余名。973计划还吸引了一批学有所成的海外学者,投身到以国家目标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工作中,形成优秀团队和协同攻关的群体。
二、高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十五”期间,在高技术领域,通过863计划的实施,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等重要的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使我国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成倍增长
“十五”期间,863计划共申请专利22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70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6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5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1800余项。发表论文7万余篇。其中,获得专利数和发表论文数分别是前15年总和的3倍和2倍。尤其是,在生物技术领域和新材料领域,获得的发明专利数是“九五”期间的10倍。这些数据表明,863计划基本上实现了从以跟踪为主向创新发展的战略转变。
(二)突破和掌握了一批前沿技术
在当今国际竞争最激烈、发展最迅速的高技术领域:
突破和掌握了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信息关键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和软件方面,打破了国外垄断,跨越式地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曙光4000A攻克了一系列“大规模机群”计算的关键技术,在性能价格比和性能功耗比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实现了多项全球第一,并申请了38项专利,其中包含31项发明专利。以龙芯、众志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设计技术经历了从初步掌握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初步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空芯”的状况。
在生物技术方面,人类功能基因组、水稻基因组、超级杂交水稻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等技术的突破,表明我国生物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前列,也使中国的生物技术面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到10%的历史性跨越。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单核甘酸多态性图(HapMap)项目,参与程度为10%(主要是测中国人和亚洲人)。相对于人类基因组测序的1%,表明我们我国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微电子材料技术、光电子材料技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10余项原创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新型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KBBF和深紫外谐波光全固态激光器,成功开发出了国际上最大功率的红绿蓝全固态激光器,巩固了我国在人工晶体和全固态激光器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能系统,使我国自主研发的模块化高温气冷堆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其研究与建造技术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在世界新一代核能系统的研究开发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超细纳米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关键技术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将在世界首个百万吨煤直接液化工程神华工程中使用。
(三)提升了我国产业竞争力,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
在移动通信方面,TD-SCDMA 是中国百年电信史上的一个创举,是由我国自主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首次在通信标准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对我国通信产业的崛起和使我国向通信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超级稻育种技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先后育成超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221个,其中“中浙优1号”亩产达818.88公斤,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大豆“杂交豆1号”等等。海水养殖动物育种育苗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黄海1号”对虾和“大连1号”杂交鲍新品种填补了我国海水养殖动物新品种的空白。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中档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研制成功,使我们基本摆脱了绝大多数控机床依赖进口的情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实用化样车,并通过整车集成配套技术研发实现与传统汽车的技术对接,已经基本具备产业化能力。
在制造业信息化、深海载人潜器、仿人形特种机器人、智能化工程机械和全断面隧道掘进机、IC装备等方面,针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共性技术与装备,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0.1微米工艺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刻蚀机样机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在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核能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形成能源领域一批具有工业示范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如:新型水煤浆气化、可资源化脱硫、生物质气化发电和生物质制乙醇等。
在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发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比如,在勘探、开发、钻井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开发了18项关键技术,形成7类重大技术产品和系统,部分已得到实际应用,初步形成近海大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工程和安全三大技术体系。
(四)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高技术创新人才
“十五”期间,863计划通过项目、人才和基地的统筹安排与部署,造就了一批既具有深厚专业造诣、又能把握高技术发展方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十五”期间,参加863计划的科技人员前后达到约10万人。共有21位863专家当选为院士,培养研究生5万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万余名,课题负责人中45岁以下的青年专家达到55%以上。这种战略性人才的涌现,是我国已具有独立的科技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我国高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向科技大国、科技强国发展的根本保证。特别是,这些经过863计划培养的人才,向企业的扩散,推动了一大批高技术企业的成长。
三、攻关成效显著,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五”期间,科技攻关计划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出发,集中力量攻克产业技术升级、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社会公益性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取得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
“十五”期间,科技攻关计划在农业、信息、自动化、材料、能源交通、资源环境、医药卫生、社会公共事业等8个领域共安排项目210项重大和重点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50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培养研究生16360名;发表论文33400篇;获得发明专利4200项;开发新产品7300项;建立中试线和生产线1814条;建立示范基地17243个;完成各类标准1231项。
(二)攻克了一批农业持续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通过攻关,选育了一批高产优质的动植物新品种;开发出主要农作物及园艺作物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畜禽水产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突破了一批制约我国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防沙治沙的关键技术。这些重大技术和产品的突破,优化了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及传统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开发应用了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了我国重点产业及支柱产业的技术进步
在信息、自动化、材料、能源交通等领域,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产业科技问题,集中攻克了如精密制造、清洁能源、智能交通、核技术产业化、纺织品后整理、金融信息化、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教育、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使我国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四)攻克了一批对控制城市环境污染、资源勘探开发、减灾防灾、生态保护等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
在大型油气田、紧缺战略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及开发、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防灾减灾技术保障体系方面的技术研究,突破了25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了15个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基地;提交了一批矿产资源储量和资源量;开发了57种新产品、新设备与新材料。为缓解能源资源供需的突出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社会奠定了技术基础。如“油气资源开发”项目,通过矢量地震及山地地震、成像测井复杂油气藏钻井等关键技术的攻克和应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141.5亿方,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资源保障、老油田持续发展及后备储量接替作出了贡献。
(五)攻克了一批关系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在老年疾病预警与防治、心脑肺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防治、环境与健康、医疗器械、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新发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重大工业事故、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防范与打击重大刑事犯罪等关系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全方面的关键技术、重大社会公益性技术和大型仪器设备研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和生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的科技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