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2%到4.2%,在曲线图中只不过是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微上扬,可对经济大省江苏来说,能耗降低的这点变化,意味着多省出40多万吨的标准煤。
2007年江苏完成4.2%的节能指标,总共要节省900万吨标准煤。这是一个要经过“苦战”才能实现的目标数字。
从2003年到2005年3年间,江苏单位GDP能耗逐年攀升。去年,在能耗下降4%的约束性指标前,各市领回分解的任务,GDP能耗指标定期发布,67家重点耗能企业签下节能目标责任书,更换高效节能变压器1万台,新装节能灯35万只……4.02%的能耗下降结果,终于给连续3年的能耗涨势杀了回马枪。
可这口气松不得。因为今年的单位GDP能耗,需要在去年基础上再降4.2%。经济不断增长,能耗持续下降,这是刚性的要求。
哪里是节能的突破口?省经贸委主任韩庆华结合江苏电力使用中的“8199”现象作出剖析。江苏全部电力消耗中,工业约占81%,一产和三产约占9%,照明占9%。可见,扭住“大头”的结构性节能到位了,目标实现就有了把握。
根据测算,如果全国三产比重提高1%,二产降低1%,单位GDP能耗可以相应降低1%;如果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1%,高耗能行业下降1%,则单位GDP能耗可以相应降低1.3%。江苏也是如此。所以,从发展阶段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看,今年节能的任务仍要压在耗能大户工业企业身上。
需要提及的是,江苏总体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能耗较高的重工业依然保持较快发展的惯性,交通和生活用能快速增长,加大了节能降耗的难度。难度背后也有空间。根据对全省1.6万多家企业能效潜力调查结果,全省工业用电设备中淘汰和落后设备所占比重达22%。2006年,江苏火电机组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350.4克,比全国低15克,但较国际先进水平要高40-50克。拿江苏主要耗能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分析比较,到2010年,即使产业结构不变动,通过挖掘技术潜力而产生的节能量对全社会节能目标的贡献率也将达到三分之一。如沙钢集团采用新的节能技术,2006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9.6%。万元增加值能耗从上年的10.64吨标准煤降为7.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0%。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大有拓展余地。
实现目标的治本之道,是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继续下功夫。2005年,江苏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发展一举扭转连续12年的下滑。在2006年全国普遍下降的态势中,三产占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达36.3%。今年,江苏加快发展耗能少、占地少的服务外包产业,这为节能降耗带来了新的利好。
节能降耗“攻坚之年”,江苏提出了坚持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管齐下,长、中、远相结合的节能路径。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提高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严格”、“坚决”把住能源增长源头关,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全省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列出时间表:2007年,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和年耗能6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百家企业,全面淘汰在役落后用能设备;到2009年前,全部淘汰列入淘汰目录的用能设备。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全面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经济发达地区在节能降耗上肩负着更多责任。今年初,无锡率先出台政策法规,推行合理用能评估审核制度,要求今后所有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量200万千瓦时以上的新建项目,必须进行合理用能评估审核,从源头杜绝能源浪费和用能不合理项目上马。这一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约60%的电力工业,仍是今年节能降耗的重点。今年,江苏将扩大以高效节能机组替代小机组发电,安排替代电量150亿千瓦时以上,可节约100万吨标准煤。一季度已经安排了70亿千瓦时电量,全年争取完成200亿千瓦时。建立发供电企业节能降耗考核体系,对厂用电、线损等也进行考核……
抓大不放小,累积起来,才能完成4.2%的硬指标。(记者 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