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支持革命老区建设
——国家旅游局发展红色旅游工作综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近年来,全国旅游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我国已由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入境旅游已居世界第四位,国内旅游已是世界最大市场,出境旅游稳居亚洲第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逐步提高。在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红色旅游作为整个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教育功能、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带动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红色旅游资金投入和规划情况
(一)支持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国家在2005-2006年在国债资金中安排红色旅游专项资金11亿元,共支持了101个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2005年安排7亿元,支持48个项目;2006年安排4亿元,支持53个项目。2007年将继续安排红色旅游国债投资。
(二)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要求,国家旅游局统一牵头,各相关部门和相关地区给予大力支持,组织编制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各红色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建设和服务,使“红色旅游区”成为主题鲜明、交通顺畅、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使“红色旅游精品线”成为产品项目成熟、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密切结合、交通连接顺畅、选择性和适应性强,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热点旅游线。目前,“中部和西北片区”的红色旅游规划已经接近完成。
二、红色旅游发展情况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中办、国办印发的《规划纲要》深入、细致和有效地开展工作,红色旅游总体上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红色旅游发展务实推进。
(一)组织有序 指导有效
1、健全组织,加强协调指导。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为推进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在人员编制较少的情况下,2005年4月从局机关抽调人员组建了协调小组办公室;2006年2月又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三名司、处级人员加强办公室工作。近三年来协调小组办公室在协调、调研、组织大型会议和活动及工作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效明显。
2、调研、培训工作扎实有效。首先是调研。2006年8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就红色旅游工作相继作出重要批示。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组成3个联合调研组分赴湖南、贵州、江西、福建、陕西、山西等6省,对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也对其他省、市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当前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报送中央。协调小组办公室全年共组织调研10余次,组织抽样调查2次,撰写调研报告9份。其次是培训。从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培养、输送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区分层次,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2005年以来共举办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骨干管理人员、重点红色旅游市(县)分管领导、骨干导游员讲解员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统计季报点负责人等7个培训班,共培训各类骨干人员396人。一是财政在资金上给予了有力支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为红色旅游的教育培训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持保障。二是国家旅游局领导高度重视。利用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结合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拟定了分级分类开展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部署;每次举办红色旅游培训班,局领导都亲自审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具体把关定向,使红色旅游的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稳步展开。三是承办部门精心组织。为搞好红色旅游的教育培训,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和协调小组办公室密切协作,认真研究确定教育培训原则和主题,精心策划和设置培训内容,严密组织每一期教育培训工作。为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在每期培训班上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训人员普遍反映较好。如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市(县)分管领导培训班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本次培训总体评价“很好”的学员占87.5%,评价“好”的占12.5%。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各地支持配合和积极参与。红色旅游的教育培训工作受到了承办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积极响应,在对培训班支持配合、积极参与、落实计划、做好保障的同时,各地还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本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来自24个省(区、市)的学员,他们中有90.5%的市(县)对红色旅游景区(点)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过培训。通过培训使业内从业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发展红色旅游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了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信念,进一步提高了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
(二)红色旅游活动此起彼伏
1、以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主线的红色旅游重要活动顺利开展。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也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中办发〔2006〕16号)精神,我们紧紧围绕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开工作,开展了系列红色旅游主题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1)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为推动红色旅游的深入开展,我们结合红色旅游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推出了“沿着辉煌的足迹”—全国85列红色旅游专列纪念建党85周年主题活动。6月30日国家旅游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上海市旅委分别在韶山、上海共同举办了隆重的“首发式”,拉开了该项主题活动序幕。该项活动得到了铁道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在铁路运力紧张、暑期客流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对红色旅游专列的开行给予精心安排和重点组织;根据“首发式”对运行时间的特殊要求,专门组织有关部门铺画了新的旅游列车运行线,确保了6月30日“首发式”的成功举办。据统计,全年共开行红色旅游专列231列,共运送游客16.4万人次,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根据该项主题活动的总体安排,10月19日国家旅游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延安共同主办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寓意传递伟大长征精神的红色之旅——江西瑞金“长征号”红色旅游专列的550名游客也应邀参加了该项活动。
(2)借势造势,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借助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大背景,我们全年在红色旅游的宣传推广上注重抓了“四个回合”。第一个回合,2006年4月13日在全国“成都旅游交易会”期间成功举办了“全国红色旅游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发布了年度发展红色旅游工作要点。国家旅游局、四川省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掀起了第一个媒体宣传高潮。第二个回合,2006年6月22日在京举办了“全国85列红色旅游专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再掀媒体宣传热潮。第三个回合,2006年9月21日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在京举办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第四个回合,2006年11月22日在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讲解员大赛前夕召开了在京主要新闻媒体座谈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晚间新闻》等栏目相继报道了全国85列红色旅游专列活动、延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和江西“红博会”等情况;全国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对红色旅游的发展也都有相关宣传报道。通过阶段性不间断地宣传造势,较好地构建了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3)善借东风,主题活动此起彼伏。各地也相继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湖南省举办了“全国红色旅游专列首发式暨全国红色旅游联谊会”;上海市举办了“全国红色旅游专列首发式”;浙江省举办了“2006中国(浙江)红色旅游活动周”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合作峰会”、“红色旅游交易会”、“红色旅游推介会”和“红色旅游营销论坛”;江苏省举办了“常熟沙家浜旅游节”;甘肃省举办了“会宁红色旅游节”;江西省举办了“2006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同时在南昌、吉安(井冈山)、萍乡、上饶四个分会场举办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还举办了首届“中国红歌会”;井冈山举办了“永远的激情—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等。其它省(区、市)、市、县和红色旅游景区(点)也结合实际组织和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活动。
(4)红色旅游主题活动的突出成效。一是为推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有效载体。红色旅游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不断地加以研究、发现和总结。实践证明,红色旅游专列地开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它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增强红色旅游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具有积极作用。二是旅行社经营红色旅游的热情和作用日渐凸现,自费成为红色旅游的主体。红色旅游专列地开行,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规律。随着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旅行社已成为输送客源的“热点”;自费正在成为红色旅游的“主体”。这是红色旅游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和依循旅游发展规律良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是构建了上下共促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纽带和桥梁。红色旅游专列开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的共识和密切合作。它既为上找到了“抓手”,又为下搭建了“平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四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红色旅游专列活动地开展,在发挥教育功能、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国家旅游局对该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共表彰了7个省(市)、市旅游部门和11家旅行社,在全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2、组织了首届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讲解员大赛。为提升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我们于2006年11月26日—12月4日在京举办了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讲解员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本次大赛以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民族文化、文明健康游览、文明科学讲解、文明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以不断提高红色旅游导游员、讲解员的综合素质、促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自30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部门选送的75名选手(38名导游员、37名讲解员)参加了比赛。大赛决出了全国红色旅游十佳导游员、讲解员,一、二、三等奖和最佳才艺奖、最佳形象奖。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提高素质、培养锻炼队伍、规范红色旅游导游讲解、带动整个旅游业全面健康发展的预期目的。
(三)、建立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统计制度
2006年协调小组办公室与各地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办公室联合确立了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统计数据季报点,会同国家旅游局统计处建立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统计制度。50个季报点年度统计的数字显示,景区(点)接待总人数达到2792.7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6.32亿元。尚未纳入统计范围的其他红色旅游省区、城市和景区,由于缺乏数据,无法提供有关情况。估计有的与上述地区情况类似,有的不及,甚至部分地区人数和收入下降。
三、红色旅游发展成效情况
全国部分重点地区红色旅游统计显示,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和热情持续升温,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稳步增长,红色旅游正在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重点地区红色旅游发展形势喜人2006年我们对江西、湖南、陕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及井冈山、韶山、延安、广安等7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进行了跟踪统计和抽样调查。11省(区、市)统计上报的数字显示,2006年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3405.8万人次,同比增长20.19%;旅游综合收入525.28亿元,同比增长25.54%。
(二)、红色旅游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1个重点红色旅游省(区、市)去年红色旅游逾1.3亿人次,受教育面进一步扩展。另据教育部门提供的信息,2006年参观红色旅游点的青少年学生超过1000万之众。据对全国5个主要红色旅游区的抽样调查,绝大多数旅游者反映“深受教育”,“增加了对党的感情和革命先烈的崇敬”,“心灵受到震撼”,“坚定了理想信念”。据不少地方反映,很多人的入团、入党申请书是在参观完红色旅游景区后递交的。游客和参观者的积极反应也深深地教育和影响了战斗在红色旅游一线的工作人员,激励他们“讲红色事,做革命人”。
(三)、红色旅游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1、旅行社经营红色旅游的热情和作用日渐凸现。2006年国家旅游局组织全国85列红色旅游专列活动,从6月下旬至10月底,组团旅行社共30个,涉及地接旅行社近百个。北京地区神州国旅、海洋国旅等10个经营红色旅游的旅行社全年共组织近8万人次到井冈山、韶山、延安等红色旅游景区(点)旅游;军事博物馆由旅行社组团的游客占入馆总人数的67%,抗日战争纪念馆占50%,辽沈战役纪念馆占31%。
2、自费成为红色旅游的主体。2006年8、9月份,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5个抽样调查组,分赴井冈山、韶山、延安、西柏坡和广安5个主要红色旅游地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上述5地,自费红色旅游者占43.9%,公费占33.7%,“自己出一点,公家补一点”的占19.9%。再次
3、社会资金投入红色旅游的势头进一步发展。来自50个红色旅游季报点的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共有138688.72万元投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的建设,其中,社会资金59831.73万元,占投入总额的43.14%。
(四)、红色旅游发展出现了若干新的特点
1、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出现了一批生机勃勃的红色旅游区域联合体。四川广安、重庆、贵阳、遵义“三省四市”联合推出了广安—重庆—贵阳—遵义红色旅游线路;江西、广东、福建“三省”联合推出了赣州—韶关—龙岩红色旅游线路;湖北、河南联合推出了武汉—大悟—红安—新县红色旅游线路;湖南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联合打造“红三角”品牌,将区域合作从市场营销延伸到交通、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监管的纵深;重庆市创造性地推出“红岩联线”品牌,成功尝试了品牌输出和连锁经营。
2、与其它优势旅游产品的结合正在成为全国性趋势。各地在实践中更加注重按照旅游业的规律来发展红色旅游,正确处理“红色”和“绿色”、“古色”等的关系,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等拓展市场,使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产品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如陕西旅游部门打造的西安事变纪念馆、兵马俑和大唐芙蓉园—黄帝陵—壶口瀑布—延安经典旅游线,安徽的红色皖南—绿色黄山—古韵徽州,江西则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确定为全省的旅游形象和产品战略,四川广安将“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作为旅游促销的方针和口号,江苏常熟市的旅游发展思路是“以红色游吸引人,以绿色游留住人,以文化游陶冶人”。这些“红绿”(古、金、彩)结合的尝试都取得了成功。三是境外游客大量进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旅游。据统计,50个季报点2006年入境游客达98.13万人次。如井冈山入境游客5.2万人次,同比增长29.94%,高于游客总增幅15个百分点。
(五)、红色旅游持续发展为老区农民带来实惠,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2006年是红色旅游和“农家乐”相伴相生、相互促进最为突出的一年。几乎达到有一处红色旅游,就催生若干“农家乐”。延安市引资推出了动态红色旅游产品—“梦回延安保卫战”实景演出,邻近一条山沟,农民家家办起了农家乐。广安市牌坊村是邓小平同志的出生地,随着广安红色旅游的不断升温,截至目前,村内已拥有“农家乐”168家。长沙市注重把建设好革命先辈家乡“3镇12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新形势下红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示范和样板。一年来,“3镇12村”发展“农家乐”46家,接待游客餐饮26.7万人次,收入13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42.7%。常熟市沙家浜镇依靠红色旅游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2006年大闸蟹养殖实现平均每亩收益8000-10000元,成交1100吨,沙家浜镇农民人均收入1.08万元,同比增长11.46%。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四、2007年全国红色旅游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指导、规范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
1、按照中央领导对《当前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批示的要求,以有关部门名义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导规范地方发展红色旅游工作。
2、组织做好中部及西北片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协调并启动其它片区的规划编制;加强对地方规划的指导。
3、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的指导和审查工作中,注重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指出并敦促相关部门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4、加强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展陈内容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及时审批各地所报红色旅游相关文物点的保护规划、维修方案,保证红色旅游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5、组织召开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半年在京组织召开一次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06年红色旅游发展情况,针对目前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措施;进一步部署今年的工作,推进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加强宣传工作
1、协调地方、部队和各相关部门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秋收起义80周年、广州起义80周年和井冈山斗争80周年及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期间,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活动。
2、继续协调新闻媒体宣传好中央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措施,介绍好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景区景点和有关知识,报道好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新情况。推动摄制10集电视专题片《红色之旅》。
3、创立“红色舞台”暨红色演出活动中心。由文化部牵头与有关部门联合在黑龙江、江西、四川、贵州、湖南等省各选择一个红色旅游景点,以当地红色文化文物旅游景点为背景,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生动活泼的文艺演出为形式,以红色景点地区艺术院团、群艺馆、文化馆为依托,搭建起红色旅游文艺舞台,推出经典红色演出剧目,创作推广经典红色旅游歌曲,在当地建立起长效的红色旅游演出机制。成功后在全国推广。
(三)、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支持的力度
1、按照《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总体建设方案》提出目标和原则的要求,安排好2007年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计划。新增的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继续用于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补助。同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引导和带动各地方财政部门加大对红色旅游工作的支持力度。
2、结合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列车运行图的调整,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0个地区开行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同时在井冈山、龙岩、南通、长沙、延安等红色旅游地区增开直通旅客列车,努力促进上述地区的红色旅游更快发展。同时,根据红色旅游的需要,及时组织开行红色旅游列车;对红色旅游地区的机场建设进行重点扶持,根据红色旅游客流情况增开红色旅游航线,促进支线航空发展;对红色旅游团体,在运力、票源上给予优先保证。
3、安排红色旅游公路新开工项目44个,建设里程991公里。此外,还有16个续建项目约621公里将加紧建设,力争2007年内建成通车。
(四)、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的调研和培训力度
1、调研工作。针对红色旅游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中央领导关注强调的问题,组织加强调研工作,尤其在“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现代展示技术”、“政治历史遗产开发管理与研究”等专题方面进行重点调研。拟在年中组织召开一次研讨会。
2、培训工作。年内主要办好5个班,重点抓好红色旅游市、县两级分管领导培训班,红色旅游景区负责人培训班,骨干导游、讲解员培训班和红色旅游统计工作培训班。(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