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西南麦区冬小麦已经收获,长江中下游麦区进入灌浆中后期,黄淮海麦区进入灌浆初期和中期,西北麦区进入孕穗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夺取小麦丰收,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紧急呼吁各地,加强以防“干热风”、防“烂场雨”和防倒伏等后期“三防”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工作,确保今年小麦丰收。
小麦专家指导组分析认为,今年小麦收获前还面临以下不利因素:一是北部干旱。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5月份将持续偏旱,如果气温偏高,会形成“干热风”天气,造成高温逼熟,缩短灌浆期,对粒重形成十分不利。二是南部多雨。南方可能发生连阴雨天气,光照减弱,影响籽粒灌浆,加大病虫害的发生,对粒重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地区还可能遭遇“烂场雨”。三是倒伏威胁。由于今年小麦旺长、冻害、部分麦田播种量偏大等问题,造成部分小麦抗倒伏能力下降。如遇大风天气,倒伏就比较突出。此外,部分小麦主产区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害仍然较重。
针对以上问题,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紧做好“一喷多防”。在黄淮海麦区,将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药剂和抗“干热风”的肥料混合使用,做好“一喷多防”。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和1%~2%的尿素溶液喷洒于小麦叶片,以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促进小麦灌浆,提高粒重,同时防治蚜虫、白粉病和锈病。
二是抓紧做好抗旱工作。黄淮海麦区中部和北部要浇好小麦灌浆水或根外喷施肥水。此区小麦正处于灌浆前期至中期,急需要水分供应,只浇过拔节水的麦田都需要尽快浇好灌浆水。要注意有风不浇,以免倒伏。
三是抓紧做好机收等准备工作。今年小麦成熟期较往年提早3~5天,各地应及早安排机械收获工作。南方麦区要认真做好小麦收获期降雨的应对预案,防止“烂场雨”,做到颗粒归仓。
四是抓紧做好良种准备工作。今年,各地要对冻害较重的品种,认真进行田间鉴定,对年际间频繁发生冻害导致减产和综合性状不好的品种,要限制推广;同时,确定主推品种,落实良种繁育种源与繁育基地,做好去杂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