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起,按照青岛市城市低保专项救助政策,胶州市万大爷的低保存折上,每月多出了100元的孤老生活补助。山东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山东省不断加大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财政投入,大大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2年以来,山东省在万余“零就业家庭”中实施了“一户一人就业”工程。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就业资金27.2亿元,减免各种税费14.7亿元,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23.1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96.5万人。全省连续4年实现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老工业城市淄博曾一度面临破产企业退休人员没有医保等问题,为此,该市积极探索,市属1378名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有了医疗保险。从全省来看,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已由国有集体企业扩大到城镇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规模以上乡镇企业、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以及绝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全省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农民更是高达1059万人,占到了全国的1/5。
2005年6月,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山东省提出在全省建立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户救济、五保供养、灾民救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救助制度。目前,山东省城市低保在保人数、月人均补助水平由2002年的57.1万人、56元,发展到2006年的62万人,84.8元,人均月补差跻身全国前10名。从今年1月1日起,农村低保制度在全省全面建立,逐步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资金渠道,年保障标准不低于800元。此外,山东省已有115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支出救助资金1.04亿元,资助73万贫困群众加入新农合。全省27.6万五保对象中,集中供养达到17万人。
广大困难职工,尤其是广大农民工的生产生活同样受到了高度重视。据省总工会统计,2002以来,山东省工会共筹集发放送温暖资金8.95亿元,慰问困难职工183.67万人。筹集发放助学资金6056.81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30608人。帮助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756万元。从2004年至今,已累计募集善款13亿多元,支出6.6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00多万人次。(武宗义 燕永然 姜君琪)
■点评
山东省民政厅厅长杨金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山东省推出的城乡低保、救济救灾等社会救助制度,充分考虑了山东省的经济状况和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救助资源既城乡共享又向农村倾斜,为构建和谐平安山东作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忠武: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成果最终要转化为社会效益,即用于改善民生,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和享受需求。山东省社会救助制度和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大体协调的,契合共建和共享的民本思想。
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孤寡老人李德华:我是从旧社会走来的,今年84岁了,虽然孤身一人,但政府没有忘了我。丈夫生前所在的工厂每月发给200元遗属补助,区里发低保金,街道办和居委会不时上门来看望。我常说,要在旧社会,我早没了。
山东省民生发展有关数据
年份 新增就业 城市低保 农村低保救济
2002 77.8万人 57.1万人 68.9万人
2003 92万人 71.7万人 50.28万人
2004 103万人 65.5万人 55.27万人
2005 106.万人 63.3万人 59.3万人
2006 107.万人 62.2万人 69.6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