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河南省政府在洛宁县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回顾总结近年来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省长李成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出席会议,副省长刘新民作具体部署,31个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认真学习借鉴扶贫开发的好经验好做法
8月30日上午,李成玉和与会代表一起先后到洛宁县西山底乡、底张乡、长水乡、东宋乡,实地考察了整村推进、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开发项目。
孟村村是西山底乡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近两年通过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途径,实现了通水、通电、通水泥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李成玉一行来到村中,走进集卫生所、超市、科技培训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在该村超市,李成玉详细询问了超市的建设情况、进货渠道,嘱咐店主要依法经营,严把进货关,保证商品质量,做到货真价实,真正方便群众。
孟村村利用绿竹资源和传统编织基础,积极发展竹编业,已涌现出专业户46家。李成玉和正在制作手工艺品的村民们亲切攀谈,随手掂起一件竹编花瓶,连声称赞他们的手艺好。村民杨建功停下手中的活儿,告诉省长:“为提高工艺水平,村里专门聘请了专家、技师来培训,现在一套竹筐在城里能卖到40块钱哩,大部分农户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李成玉听后非常高兴,对该乡从基础建设入手,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竹林环绕的底张乡古村村,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水泥路通到了每户农户,村民们改变了过去“靠地吃饭,鸡蛋换盐”的贫困生活。听说省长到来,村民们自发地聚拢在村头,用掌声欢迎省长,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李成玉在与大家交谈时说:“路修好了,沼气建成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都得益于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好政策,得益于广大基层干部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该村的社区服务中心广场,李成玉把参加会议的县委书记、县长们招呼到跟前,动情地说,大家要认真学习洛宁县扶贫开发的做法,他们不仅把“村村通”道路修到了村头,而且通过政府引导,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了群众修路的积极性,把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户门口,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整治,群众的精神面貌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扶贫开发一定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开拓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切实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位于长水乡乡政府所在地的长水村,是去年该乡依靠政府补贴、群众投入、社会捐助等渠道,统一规划建起的搬迁扶贫新村,来自该乡深山区25个自然村的首批55个散居、独居户搬进了新村,彻底告别了昔日交通不便、生活困难的状况。搬迁户王松伟告诉省长,在这里生活很舒心,看病就医、小孩儿上学都比过去方便多了,原来的承包地还保留着,现在又找到了肉鸭饲养的致富新门路。李成玉听后十分高兴,亲切地说:“大家的生活稳定以后,原来的山坡地可以考虑走退耕还林的路子,种一些经济林、速生林,这样既能增加收入,又不用在农忙时再回到责任田忙活儿了。”
一条长21公里的水泥路串起了东宋乡5个贫困村,延伸到烟田地头。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的东宋乡,把扶贫开发重点放到了烟叶生产基地的建设上,整合扶贫、烟草、交通、水利等项目资金,硬化烟区道路,建起蓄水池、水窖和炕房,并通过推广烟叶生产新技术,提高了烟农的生产水平和家庭收入。
在规模化种植的烟田里,洛宁县负责同志向与会代表介绍说,依托崤山腹地适宜烟叶生产的优势,全县种植烟叶12万亩,烟叶产业不仅使烟农户均收入4700多元,而且实现税收2600多万元,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金色产业”。李成玉现场点评说,洛宁县烟叶种植历史不长,生产条件也不好,但是他们整合资金,加强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指导,富了烟农,增加了财政收入,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开发的好路子。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在扶贫开发上选好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要优化种植结构,通过规模化种植、基地化生产,着力培育自己的优势农产品,为贫困农民找到一条切合实际的致富渠道。
努力开创扶贫开发的新局面
座谈会上,在听取了洛阳市、洛宁县、鲁山县等市县扶贫开发的典型经验介绍后,李成玉指出,近几年,经过全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的不懈奋斗,我省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一是伴随着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新突破。2003年以来,我省通过采取综合性投入措施,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5.5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8.6亿元、信贷资金35.9亿元,改善了贫困地区长期投入不足的局面;通过对困难县、畜牧大县、产粮大县和黄淮四市等分类扶持,加大了对贫困县的帮扶力度,同时交通、卫生、教育、水利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投入也均向44个贫困县进行了倾斜,全省共有345万人实现脱贫。二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几年来,我省解决了208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5万多人搬出深山,2455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新建改建4500多所农村中小学校,贫困地区群众人均收入每年增加300多元,今年底将有32个贫困县通高速。三是贫困地区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与2002年相比,44个贫困县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0%以上的有35个,增速在15%以上的有7个;进入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快县的有7个,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9个,贫困县的经济实力普遍增强。
李成玉进一步指出,在看到扶贫开发成绩的同时,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目前我省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有些方面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速度在逐年减缓。目前我省仍有贫困人口612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很大,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繁重;部分贫困县综合实力很弱,在全省的位次不断后移,与先进县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已经脱贫的乡村自主发展能力较弱,因灾因病返贫问题比较突出。对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务必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切实把扶贫开发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要转变工作思路,把工作重点由过去以解决温饱为主转到脱贫与发展并举、促进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上来。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自主发展能力,推进贫困地区跟上全省的发展步伐。
突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针对当前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李成玉强调,要立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整合各类扶贫开发资金与项目,以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要继续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开发,集中资金和项目,推进集中连片开发,通过点面互动,以点带面,真正实现开发一片、成效一片。二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积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切实搞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提高劳动者致富技能,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三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四要创新绩效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对发展快、已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贫困县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其摘掉贫困县帽子,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李成玉最后强调,一个地方能不能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思路清晰、作风踏实的领导班子;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条件很艰苦,要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希望广大贫困地区的各级干部,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咬住发展不放松,瞄准目标不动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记者 朱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