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重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率分别为11.94%和11.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产业结构偏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大,节能减排空间狭小,要完成减排任务难度不小。为此,重庆市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措施,认真开展减排工作,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一是计划性强。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总量减排工作列入了重要日程。减排工作除按照“十一五”规划进行总体部署外,每年还制定年度计划和方案,将减排指标下达到具体区县和项目,并签定目标责任书。
二是重点突出。在工程减排方面,重庆重点抓了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和大单位燃煤锅炉改造工程;在结构减排方面,淘汰落后技术和工艺,积极发展IT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在管理减排方面,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在100余家重点污染源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及时掌握了企业实际排污情况。
三是强化监管。重庆筛选国控和市控重点污染源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监察部门每月至少监察一次,监测部门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确保了设施的正常运行,达到了减排效果。
四是创新经济政策。环保局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核定结果成为污水处理厂获得污水处理费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脱硫设施若运行不好,将会被扣减脱硫电价。未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也将被实行差别电价。对未完成任务的区县扣减转移支付金额。
五是严格考核。总量减排工作纳入了环保系统目标考核和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范围,实行了“一票否决制”。同时,对未完成任务的区(县)启动区域限批。
六是制度支撑。重庆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对减排工作滞后或存在问题的区县进行通报批评;对严重滞后或可能完不成年度任务的区县发出预警通知。今年以来,已对16个区县进行了通报批评,对35个区县发出了预警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