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测绘局局长 徐德明
近年来,测绘部门瞄准数字中国,大力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积极推进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等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在举国上下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形势下,国家测绘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就是要以构建数字中国为龙头,加快自身发展,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新贡献。
高度重视 构建数字中国
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80%以上与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整合各类自然资源信息和经济社会人文信息的基础平台。在信息化时代,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要,关乎国计民生。构建数字中国,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对数字中国建设高度重视。胡锦涛同志指出:“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温家宝同志强调:“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面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李克强同志要求测绘部门“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构建数字中国,加强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曾培炎同志要求,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加强测绘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全面提升测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要求:“着力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中国”从酝酿提出到热潮涌动,至今已走过10余年。1998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对“数字地球”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论述。1998年下半年,国家测绘局开始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数字中国建设进行研究。简单地说,数字中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是指对中国的一切自然资源信息与经济社会人文信息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它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手段,把海量信息数字化,加载在地理信息框架上,在计算机空间中进行虚拟表现;它是一项开放式的复杂系统,需要着力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共享信息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数字中国首先要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为集成我国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信息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载体。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测绘部门扎实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其成果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测绘部门全力服务抗震救灾,累计向中办、国办、武警部队等10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地图5.3万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2TB,为了解灾情、决策指挥、空投空降、抢险救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抗震救灾测绘保障服务之所以能够做到迅速、高效,其重要原因是初具规模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为测绘应急服务打下了较为良好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加大投入 丰富地理信息
我们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化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中国是中国信息化的一个制高点。为充分发挥测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测绘局提出了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基本思路。
在以往测绘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力度,加快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更新了国家测绘基准体系,建成了由约4.8万个控制点组成的国家平面控制网,由约22万公里水准路线组成的国家高程控制网,由2500余个控制点组成的国家高精度卫星定位控制网,由259个重力点组成的国家重力基本网,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获取了覆盖全部陆地国土的卫星影像和超过80%陆地国土的航空影像。测制和更新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其中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已覆盖全部陆地国土,1:5万和1:1万地形图分别覆盖陆地国土约84%和47%,1:5000、1:20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覆盖了全国城镇地区。建成了一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其中全国1:400万、1:100万、1:25万、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已经建成,并开展了数据库更新工作。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了精确复测;会同有关部门,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集中财力,完成了全部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勘查测绘,为政府管理决策、加强宏观调控、重大工程论证规划等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作为构建数字中国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省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明确了数字省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数字省区建设由政府主导,相当一部分省(区、市)政府领导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地测绘部门在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30个省(区、市)已开展了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一批1:1万和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经建成,并进行适时更新,为省(区、市)发展规划制订、重大工程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进展很快。2006年至2008年,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了40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各试点城市投入近5亿元,加强城市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一批大中城市的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经建成并初步实现了按需更新,建成了一批交通管理、市政服务、地下管网、公安消防等方面基于地理信息的管理系统,扭转了城市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中地理信息资源匮乏的局面。数字城市建设成果的应用使政府部门的决策、管理和服务更加科学、准确、及时,极大地促进了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强化基础 建设共享平台
当前,国家测绘局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查找制约测绘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进一步转变了发展观念,强调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着力构建数字中国、丰富地理信息,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统一监管,创建和谐测绘、服务科学发展,努力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服务。为夯实测绘基础,加强能力建设,国家测绘局目前正致力于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测绘部门积极应用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传统测绘技术体系进行现代化改造,我国实现了从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然而,我国测绘工作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家测绘局将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兴测”战略,进一步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加强测绘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测绘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测绘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是实施一批重大测绘工程。国家测绘局正全力推进西部测图工程,到2010年将完成我国西部200万平方公里1:5万比例尺地形图空白区测图任务;加快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数据现势性;加快国家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显著提高我国测绘成果管理与服务水平;尽快实施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尽快启动海岛(礁)测绘项目,填补我国海岛(礁)测绘空白;协同有关部门研制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做好应用工作,提升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能力。
三是推动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建设。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发展最快、信息最丰富的区域,国家测绘局将以数字城市建设为抓手,继而辐射带动全国测绘工作实现大的发展。2009年国家测绘局将继续选择60至80个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的试点与推广,带动各地数字城市建设。力争通过国家、省、市的协同努力,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城市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基础测绘投入机制,配合财政部继续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实施专项补助,积极推进各级基础测绘协调发展。
四是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国家测绘局将着力建设以国家电子政务内、外网为依托,以实现中央与地方地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为目标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到201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实现1个主节点、31个分节点以及333个信息基地的互联互通,建立“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协同服务机制,为政府宏观决策、国家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提供在线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发挥作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2009年全党全国的头等大事。测绘部门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发挥好测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先行作用、服务保障作用、应急救急作用、统筹协调作用、管理监督作用、维护安全作用。按照《国家测绘局关于为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好测绘保障服务的若干意见》,加快调整测绘生产力布局,把项目更多地调到现实需求上来,把建设更好地放到公共服务上来,把产品更快地转到有利于民生上来,把资金更有效地用到扩大内需上来,把工作重心切实落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部署、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快速有力的测绘服务保障。抓好一批国家重大测绘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搭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工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国家测绘局将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实施“万村千镇测绘工程”,包括“万村测绘工程”、“千镇地图工程”和“百县涉农系统建设工程”。拟在全国新农村建设重点区域获取10万个村测图比例尺以1:2000为主的农村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全国所有县的“一县一图”,每个省份300个乡镇共计9300个乡镇的“一乡一图”;完成全国93个县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93个涉农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农业发展等提供有力测绘保障。
二是全力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保障工作,着力提高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以来,国家测绘局组织获取了16万平方公里航摄数据,240余万平方公里的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灾区应急测绘基准,制作了98个受灾县的分县影像地图共7000多幅,满足了灾区重建规划的急需。当前,正在加紧全面重建灾区测绘基准基础设施,测制灾区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地图,满足灾区重建规划和建设的需要。同时,加强应急测绘保障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装备建设和技术攻关,着力提高我国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三是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让全社会共享测绘发展成果。国家测绘局将尽快制定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安全为前提、以需求为导向、以适用为目的,积极培育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合理调整市场准入门槛,适当放宽测绘活动的市场准入条件,扩大产业规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构建新的地理信息保密制度,加快开发测绘公共产品,加快推进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大力支持卫星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推动汽车、通讯、物流、网络服务等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测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