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文化报暨文化传播网、人民网强国博客联合推出“我有问题问文化部长”活动,得到网民、读者的热情响应。大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管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促使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促进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的回归、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问题积极发表意见。文化部部长蔡武就网友、读者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些年来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投入不断增加。2001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总计859.9亿元,仅2007年就达198.96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25.9%。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健全。目前,全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 2799个,文化馆 3217个(含群艺馆),文化站37384 个,村文化室137665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十一五”期间,国家还将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三是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量已达到73.91TB,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达40万个;送书下乡工程为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6614个乡镇配送图书1060万册;流动舞台车工程为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剧团和基层文化机构配备639辆流动舞台车。
问:据我们所知,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文化设施有硬件无软件,文化人才匮乏、待遇偏低,文化馆站经费不足等问题,对此文化部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答: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长期以来欠账较多,很多图书馆、文化馆站业务经费不足,基层文化队伍待遇偏低,不够稳定,服务方式也比较陈旧,服务能力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一步推动国家、省、市、县、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经费。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为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空壳”问题,财政部从2008年开始对中西部地区的达标乡镇文化站给予每站6万元至8万元的设备购置经费补助,目前已落实补助资金2.59亿元。
对于农村文化队伍,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建设一支热爱农村文化工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农村文化队伍。此外,还将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发展农村文化管理员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同时抓紧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准入制度。
问: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化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哪些文化艺术活动?
答:文化部将在引导各地有序开展文艺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三项活动。一是组织创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同时在新扩建的国家博物馆举办“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二是举办“向祖国汇报——全国‘名家名剧’系列展演活动”。5月至10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台优秀节目将在首都各大剧场演出400余场,涵盖京剧、昆曲、地方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歌舞、芭蕾、音乐、杂技、木偶等各艺术门类,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舞台艺术继承创新的突出成就。三是举办“向祖国汇报——共和国美术60年”美术展览,遴选全国各主要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的名家代表作参展。与此同时,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艺活动。
问: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黑网吧等问题是一些地方文化市场的痼疾,虽然也开展了一些整治活动,但雷声大、雨点小,整治并不彻底,没过多久就出现反弹。文化部将如何建立网吧管理长效机制,从而达到“治本”的效果?
答:文化部门一直将禁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当作网吧市场管理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坚持严管重罚,保持高压态势。文化部近期将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管理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净化网吧专项行动”,以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对市场混乱、监管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特别是协助工商部门取缔黑网吧,务求整肃网吧市场秩序,形成净化网吧的社会声势,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强化责任,将整治落到实处。文化部门将建立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责任制度,将之作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考评的重要指标和评选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重要依据。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严重、出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和单位,文化部将加大督查力度,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三是综合治理,加强社会监督。在大力推动综合执法队伍和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快建设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发挥技术监管作用,扩大充实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在有条件的地区力争每个网吧配备1至2名义务监督员,运用教育引导、劝阻说服、检查监督等手段,随时发现制止和举报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问: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文化产业是具有“反周期调节”特性的。文化部将采取哪些措施,促使文化产业逆势而上?
答: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给许多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但文化产业逆势而上,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文化部将抓住机遇,推动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使之成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有效途径和应对金融危机新的增长点。一是培育骨干龙头文化企业,引领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打造具有国家水准、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二是建立现代的产业创新、示范、孵化基地,发挥其在产品创作、技术研发、产业化试验和推广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的投融资体系,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尽快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评估和分摊机制,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中介机构和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四是探索刺激文化消费、扩大文化需求的新途径。一方面加快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惠及全民的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对于低收入者和困难地区群众,可以考虑发放“文化消费券”,提高他们的支付能力,扩大文化消费。五是打造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
问:大家都很关心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文化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积极响应并加入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4个国际公约。但由于相关国际公约不适用追索公约生效前被盗或非法出境的文物,因此对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被列强掠夺出境的中国文物,我国政府一直不承认其合法性,也不放弃追索的权利。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失出境的文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制定相关原则,起草了促进流失文物返还的宣言,我国政府积极参与了相关工作。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通过国际合作,依据我国法律和国际公约,对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盗窃、盗掘并走私出境的文物进行追索,取得了显著进展。
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经开展一年多了,进展情况如何?
答: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07年开展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展顺利。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2748个县级行政区域启动了实地文物调查,调查启动率为96%,到位文物普查经费55990.5万元,参与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达45017人,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68338处,其中新发现160928处,复查107410处。新类型文化遗产如工业遗产、乡土建筑、20世纪遗产等的调查,也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问:文化体制改革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如何解决改革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答:2009年是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关键一年,文化部将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是推进直属单位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同时结合该项工作,积极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论证和实施,选择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注入资金、发行企业债券、资助项目开发、划转相关资产等方式,支持其做大做强。二是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的改革。文化部正会同中宣部研究制定《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意见》,并将在今年4月联合召开“全国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推广改革典型和成功经验,为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营造良好氛围。此外,还要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关于改革配套政策问题,文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所涉及的各项政策,并积极协调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问: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但西强我弱的局面依然存在。文化部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答:目前,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文化交流年度执行计划,在这些协定和计划的框架下,我国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今后文化部将根据国家外交总体部署,继续通过开展重大综合性文化项目和配合重大国事活动的文化活动,实施文化魅力外交,同时借助国际舞台开展文化交流,精心组织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突出品牌意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和更加开阔的视野,把中华文化精华介绍给世界,让世界各国从文化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和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与此同时,加快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推动国内公认的优秀作品和国内知名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企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