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上海金融优势为文化产业项目对接资本市场创建平台
国内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在沪揭牌
一个文化创意,如何转化为商品?一家文化企业,如何获得市场估值?一种文化产业,如何实现与资本对接?15日,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创立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外高桥保税区正式揭牌。这是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由上海市政府批准的,国内首家成立的文化产权交易所。该交易所将以各类文化产权交易为核心,发挥上海金融优势,整合全国文化要素,力争成为全国性、综合性的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也已将文化产业列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并出台了鼓励非公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目前,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消,但文化产业具有逆势上扬、反周期调节的特性。种种迹象表明,文化产业很有可能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文化产业大发展,必然带来文化产权交易的繁荣和兴旺。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使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促使更多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实现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发展。逐步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态势,也必然带来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活跃。
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催生文化产权市场,文化产权交易所应运而生。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出现,又将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譬如,中小创业型文化企业、成长性文化项目以及创意成果转化,都有大批项目需要交易。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类衍生的、创新的文化产权,譬如演艺节目的版权、名人的经纪权、各类冠名权等,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而风险资本、创业资本和社会资金则需要进入与退出文化市场的渠道。它们都迫切需要一个与文化产业相匹配,适应文化特性的交易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可以很好地促进种种投融资需求的实现,在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构筑起一座桥梁,促成文化产业与各类资本有效对接,成为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的新动力。
上海在全国首推文化产权交易所,构建文化金融服务新平台,具有较大优势。上海产权交易市场200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产权等一系列新观点,去年已成交各类文化产权20多亿元,先后创设了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和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和运营作了有益尝试。更重要的是,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发展背后,有着一个相对强大的金融市场支撑。作为国内金融中心城市,目前,上海已拥有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保险等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同时也已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产品最为丰富、金融创新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日益丰富的金融创新,都将为其服务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据介绍,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业务范围是: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各类版权、文化专有权益、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等,以及其他文化产权的交易;为文化产业投资提供咨询、策划等服务。今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将通过市场推动文化与资本、内资与外资、虚拟文化与实体产业、版权与资产的对接,促进各类文化产权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跨所有制、跨时界的流动,努力使之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权市场。
15日上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一经揭牌并开始试运营,首批300多个文化产权项目正式挂牌。与此同时,中国唱片总公司、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10家公司现场签约,成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首批会员。(记者 蒋娅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