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祖国的西大门,是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打击“三股势力”的前沿阵地,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国家粮食局党组高度重视新疆粮食行业少数民族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把提高新疆粮食行业少数民族职工素质和能力作为确保新疆粮食安全,确保边疆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新疆少数民族职工分布集中、数量多、比例大、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国家粮食局党组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加强了新疆粮食行业少数民族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使新疆粮食行业少数民族职工人心思稳,队伍安定,得到广大少数民族职工好评。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为新疆维吾尔族职工“量身定制”教材。
新疆粮食行业少数民族职工有相当一部分不懂汉语,不能参加全国统一的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这就势必影响少数民族职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少数民族职工的就业竞争力。为解决这一关系少数民族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国家粮食局党组专门派出调研组赴新疆了解粮食行业职工的具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少数民族职工的需要,提出了加强新疆少数民族职工技能培训的措施,得到了少数民族职工的普遍欢迎。针对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职工汉语水平低、学习汉语培训教材困难的情况,国家粮食局划拨了专款,用以组织精通维吾尔语的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翻译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目前,粮油保管员和粮油质量检验员的维吾尔语培训教材已经翻译完成,结束了粮食行业无专业民族语言技能培训教程的历史,有效的解决了维吾尔族职工因语言问题不能提高职业技能的问题。
二、为新疆粮食行业少数民族职工培训培养师资和骨干。
为缓解新疆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资队伍数量和水平有限的问题,国家粮食局分别于今年5月份和6月份委托有关院校分别举办了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两期师资培训班。经新疆粮食部门选派,一批精通维汉两种语言的专业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内地粮食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学习,并就有关专业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表示,国家粮食局党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新疆少数民族职工的切身利益着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培训班上的少数民族职工一定会认真学习,回疆后努力传播技艺,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一定将国家粮食局党组的关怀带到基层职工队伍中去,鼓励他们苦学技能,安心工作,为维护新疆粮食行业职工稳定、保障边疆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两期培训班学员已圆满完成学业,正在全疆各地发挥作用。
为减少少数民族地区职工的培训费用,国家粮食局改变传统的“上学”培训模式,实行“送学上门”政策。在少数民族职工相对集中的地区,国家粮食局会同新疆自治区粮食局组织培训老师到当地授课,现场指导学员技能操作,仅此一项即可为每名少数民族职工节省培训、食宿费近千元。
三、出台特殊政策推进职业资格制度,稳定少数民族职工就业。
粮食行业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以来,国家粮食局党组为了稳定少数民族职工就业,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职工的特殊政策,鼓励支持少数民族职业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一是提供少数民族语言鉴定试卷。根据部分少数民族职工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但因不能熟练使用汉语而无法通过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实际情况,国家粮食局出台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职工集中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制鉴定试题,以提高促进少数民族职工职业技能鉴定的通过率。
二是放宽对少数民族地区单独组织鉴定的人数限制。根据有关规定,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单独组织鉴定,同一工种参加鉴定的人数应不少于100人。国家粮食局党组根据少数民族职工实际情况,将少数民族职工参加的单独组织鉴定人数放宽至50人。
三是减免少数民族职工鉴定费用。为减少少数民族职工负担,鼓励他们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粮食局对参加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初级工考试的少数民族职工,免收鉴定费。
在国家粮食局党组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随着多项惠及新疆少数民族职工帮扶措施的有力贯彻执行,新疆粮食行业少数民族职工的职业素质得到了有力提升,仅2009年上半年即有200余名职工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自粮食行业实行持证上岗以来,没有一名少数民族职工因为职业资格问题下岗,有效地保证了新疆粮食行业职工队伍的稳定,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粮食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