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同志赴天津调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张茅听取了天津市卫生局关于本市医改进展的汇报,考察了天津市妇儿保健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天津市人民医院,并与社区居民、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大型医院职工和管理人员代表等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了天津市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卫生规划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天津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不等不靠、大胆实践,摸索了一套以提高居民健康为目标,以改善卫生公平性、可及性为主线,政府主导卫生发展,不断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的经验。一是创造性地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结果,结合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特点,对天津市18个区县的医疗资源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系统调整,不仅明确了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水平、结构,而且整合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职能,加强了农村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改变了“散、低、偏”的状况,使天津市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更加方便了群众的就医。二是社区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天津市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社区干预,进行慢性病监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管理,创建慢性病防治示范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创新、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完善政府投入政策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7年后,又制定了包含537个品规的社区基本药物目录,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开展“高级医师百人团进社区工程”,探索大医院和社区合作互动的长效机制等,已经初见成效。开展绩效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在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积累了经验。天津探索了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从2007年起开始在城市普及18项社区卫生服务包,确定了按人均1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获得慢病管理等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从2008年起在农村逐步推行。2009年,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全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不低于人均20元,提前实现国务院提出的2011年目标。同时,创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保证政府投入转化为居民需要的公共卫生服务。
张茅充分肯定了天津市发展卫生事业的思路和做法。他指出,医药卫生改革是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过程,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持续完善。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提出了今年推进医改的十大举措,明确提出了34项任务,其中25项由卫生部牵头负责,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抓好落实。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调动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好各项医改政策,尽快使人民群众得到改革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