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启动建设水稻、玉米、马铃薯、生猪、奶牛、甘蔗、油菜、蚕桑等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首席科学家领衔,包括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3个层级构成的推广新模式,将建立起科研来自生产、研究引领产业的成果快速转化通道,让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落地开花”。
为破解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应用严重脱节难题,实现科研、试验、推广和生产的无缝对接,云南决定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09年启动建设水稻、玉米、马铃薯、生猪等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体系集中8个产业领域的166名骨干技术力量,建立8个产业研发中心、61个功能研究室岗位、39个综合试验站、6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区,各个层级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体系平台和机制优势,实行“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打破行政区划、部门和学科界限,集聚优势资源,进行农业技术的研发、转化及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应用的大联合、大协作,打通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和生产之间的快速通道。力争到2015年,在全省初步建立起水稻、玉米、马铃薯、杂粮等体系完善的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设立不同作物的高产综合示范区,形成科研推广结合、不同层次、上下联动、以点促面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推广新模式,到2020年使粮食科技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为全省的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记者 张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