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委员会(CCAMLR)第28届年会上,通过了我国关于2010年派2艘渔船赴南极海域开展磷虾捕捞的申请,标志着我国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入探捕实施阶段。
南极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已知鱼类200余种,头足类20种和磷虾类8种。其中最具开发潜力的是南极磷虾。据粮农组织专家估计,其储量约6-10亿吨,是全球单一物种蕴藏量最大的生物资源。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捕捞对象为南极犬牙鱼、冰鱼和南极磷虾。20世纪70年代后,南极磷虾成为各主要渔业国关注重点,目前主要捕捞国为挪威、韩国、日本、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年捕捞量约16万吨,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作业区域集中在大西洋西侧的斯科舍海域(48海区),该海域的捕捞限额为400万吨。在南极海域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活动,须严格遵守CCAMLR有关资源养护和管理措施。
我国于2006年成为CCAMLR缔约方,2007年成为CCAMLR成员国,为我国全面参与公约事务以及开发利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创造了条件。在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技术条件和能力方面,我国已具备相当的基础。我国远洋渔业自1985年起步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业渔场遍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公海及30多个国家专属经济区,已成为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我国还拥有一支具有世界较高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大型拖网加工渔船队,经改造增添部分设备即可适应南极海域的作业要求。此外,经过25年南极科学考察,我对南极海域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认识也已有一定积累和掌握。
2007年以来,农业部多次组织有关院士和专家,专门研究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会院士、专家一致认为,开发利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尽快启动南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为做好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工作,农业部进行了周密的准备,研究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有关企业做好项目渔船维修、备航工作,对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和船员进行法规、安全与技术培训。国家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此次即将赴南极海域从事磷虾探捕的是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开利”和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安兴海”2艘大型拖网加工船。目前,两家企业正加紧进行渔船备航和船员培训等准备工作,2艘渔船按计划将于2009年年底前启航赴南极作业渔场,2010年1-4月开展南极磷虾探捕生产。(赵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