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农业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问:为什么要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
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仅事关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产条件改善,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连续六年较快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特别是2009年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工年初大量返乡、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仍然达到5153元,实际增长8.5%,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是我国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关系全局、意义重大。
第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键是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目前,我国消费增长乏力,特别是农村消费严重滞后,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了全国1/3的消费品,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仍达43.7%。农村消费水平低制约了扩大内需方针的实施,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农民收入上不去,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农村消费需求就是一句空话。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才可能增加农民消费能力,才可能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才可能使家电、汽车、摩托车、建材下乡等政策得以持续,才可能为扩大国内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在今后十年间每年要达到6%以上,这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在前几年较高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促进今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决防止农民收入陷入徘徊,这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近年来,虽然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31∶1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由2008年的11020元扩大到12022元。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仍有4007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
问:当前,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虽然农民收入连续六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特别是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
从农业内部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制约了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业比较效益低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仍然是目前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经济部门,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约为5.3亿,除了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外,还有3.5亿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按农户总量测算,每个农户经营耕地面积不到半公顷。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部门,形成了超小的经营规模和较低的劳动生产率,致使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即使与国内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相比,也仅分别为其1/7和1/4,农民务农收入大大低于二三产业。另一方面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目前除稻谷外,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国内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受制于外部环境;加上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承受力有限,在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理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仍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受上述因素制约,近年来我国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2009年冬小麦、早稻、油菜籽亩均纯收益分别为176.9元、172元和45元,分别比上年减少6.2%、8.1%和76%,直接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
从农业外部看,宏观经济影响不确定制约了农民来自非农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回升基础尚不巩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沿海地区低成本出口导向产业将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农民工就业岗位和工资持续增长的空间将受到一定影响。从就业岗位增长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自动化、管理知识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将不断减弱,特别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大多难以满足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就业岗位的需求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匹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变窄。从工资水平增长看,沿海地区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获取微薄利润,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将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农民工工资持续增长受到制约。
与此同时,近几年国家利用财力增长较快的时机,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农民转移性收入迅速增长。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角度讲,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转移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有限。
此外,极端气候的影响不可低估,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对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了很大影响。
问:今年农业部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了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促进了农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我国农民收入来源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的比例为49%,尽管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农民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增加到4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达到52.9%,重要性在日益上升;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7.7%和3.3%,尽管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还不高,却是农民增收中的一个亮点。下一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必须下大力气在农民增收的每个方面、每个渠道都要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今年,中央连续第七年发出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出台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为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农业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效益,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着力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在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不断提高种粮效益。全面启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相关规划,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努力增加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是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装备水平提高,不断夯实农民持续增收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突出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把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继续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节能、节种等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推进农机农艺措施结合,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三是通过引导农民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着力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加强就业培训和信息服务,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推动落实扶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户籍人口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
四是通过认真落实农业补贴、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政策性收入。完善和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扩大良种补贴范围,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促进贫困地区和边疆地区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认真落实国家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等临时收储政策,执行棉花、食糖、猪肉等调控预案,加大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推动完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五是通过推动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大农村沼气项目和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建立健全草原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切实增加牧民收入。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推动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
六是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农业经营等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机制和安置办法,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继续开展重点领域农村乱收费专项治理,促进农民减负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