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目的是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这深刻地诠释了人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珍惜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一、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事关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生物多样性,既为人类提供食品、能源等多种生产生活必需品,又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特别是净化空气、保证水质、保持土壤肥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是世界四大遗传资源起源中心之一,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拥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物种数量位居北半球第一,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是北半球的生物基因库。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水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负责任大国的应尽之责。我国已加入一系列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公约和协议,要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认真履约,共同呵护地球家园。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就加强物种资源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生态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保持稳定。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我国已制定《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2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运转良好。
生物多样性就地和移地保护成效明显。在就地保护方面,截至2009年底,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541个,占国土面积的14.7%,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在移地保护方面,已建有动物园230多个,植物园234座,以及数百个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生物物种资源的调查有序开展,一些重要生物物种资源已经完成编目收录。各有关部门通过联合或专项执法行动,有力地打击了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履约工作和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实施20多个全球环境基金的生物多样性项目,并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合作。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区域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物种栖息地不断减少。我国一些重要生物资源流失国外。二是一些新的国际生物多样性问题对我国形成新的压力。外来物种入侵呈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尚未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或议事日程,缺少综合配套的保护政策,特别是一些自然保护区日常监管缺失。
三、扎实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
生物多样性保护势在必行,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顺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在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进程中,努力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水平和成效。
第一,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三大目标是,保护优先、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依然保存着一份比较完整而又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弥足珍贵。千万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要确保生物多样性成为区域环评、规划环评重点考虑的因素,明确开发建设活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和措施。
第二,优先搞好对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的保护。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阵地,要科学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实现自然保护区从数量增长向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转变,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
第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生物物种调查,尽快摸清我国生物物种资源家底;抓紧建立监测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加强物种资源的收储工作,抢救性收储一批关乎国家长远利益的重要生物物种资源;进一步规范生物物种资源的采集、收集、研发、贸易、交换、出入境等活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第四,拓展和深化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广泛宣传我国的保护政策和成就。加强不同公约之间的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深化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
我们相信,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随着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