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西安鼓乐中国剪纸“申遗”成功,标志着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陕西省有县级名录2292项,市级名录590项,省级名录295项,国家名录61项,世界级名录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自2006年在陕西省全面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三年多的普查中,全省共举办普查培训班559期,培训干部12929人次;县一级下乡普查18802天,调查民间艺人70219人;普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38416条,重点对其中15222个项目进行了深入调查,建立了项目档案;收集实物(含作品)60432件,拍摄照片166260张,拍摄视频资料3336.2小时,录制音频资料2033.1小时,达到了“家底清、现状明、记录全、质量高”的普查要求,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督察组对陕西省普查及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各市基本掌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种类、分布状况、传承人脉络及社团组织,已普查完成了390多个项目的资料整理,1.6万艺人登记在册。
目前,陕西省共有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48人,其中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7人,市级传承人419人,县级传承人1298人。从2008年起,每年由省财政给每个省级传承人补助4000元用于传习活动。这一举措对于提升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建立和完善传承人传习制度,鼓励支持他们开展各种传习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去年国庆期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作为唯一一支由农民为主体组成的京外表演队伍和陕西彩车参加了首都群众游行活动,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上,陕西省12名国家级传承人的精彩表演,受到中央领导和观众的好评,得到了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今年5月陕西民俗艺术展在台湾举行,展出的剪纸、刺绣、皮影、画工粉本、木版年画、泥塑、社火脸谱和农民画等8个种类的“非遗”项目,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好评。
上海世博会期间,陕西馆将有96天的民俗项目表演。省文化厅从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精选了安塞剪纸、马勺脸谱、凤翔木版年画、西秦刺绣、户县农民画、绥德石雕、华县皮影雕刻、凤翔泥塑8个项目参加世博会民俗表演。从前期现场表演情况看,陕西省的非遗项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已成为陕西馆的一个文化亮点。(记者 王淑玲 实习生 胡彬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