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四川开展汶川地震灾区江河流域生态修复课题调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0年10月13日   来源:四川日报

    “我们那儿还能不能住哦?”“山洪泥石流明年会不会又来?”经历泥石流灾害后,看到省上来的地质专家,都江堰市龙池乡的李大姐连连问道。

    李大姐遇到的专家是由省政协与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组织的“汶川地震灾区主要江河流域生态修复问题调研组”成员。“连续经历灾难后,群众有这样的担心可以理解。”课题组组长、省政协副主席、著名地质专家黄润秋说,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凸现强化生态修复的紧迫性,尽管生态修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相对于经济重建、社会重建而言,生态修复重建还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生态伤口”有多深?
    不仅影响灾区,更可能影响整个长江流域

    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在今年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这些“生态伤口”让人们触目惊心。然而,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还不仅仅如此。“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不仅仅是灾区,更有可能波及整个长江流域。”省政协委员刘宇说。

    调查显示,汶川特大地震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基础,对各种生态系统类型造成极大破坏。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地震造成四川39个重灾县损失林地493万亩、草地253.7万亩,水土保持坡改梯面积15万亩,使四川45个林业重灾县(市、区)森林覆盖率由震前的44.51%下降为42.64%,全省森林覆盖率下降为30.79%。据测算,每损失1公顷林地,将减少115立方米的水源涵养能力,震区森林系统共损失蓄水能力约22亿立方米,相当于库容为10亿立方米以上的两座大型水库。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受损,势必给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和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隐患。

    在地震灾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地质环境失去了浅表层的保护,地质稳定性大幅度降低。据估算,汶川地震共形成约5万个崩塌滑坡体,分布在约9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形成的松散固体物质达数十亿立方米,对灾区乃至灾后恢复重建形成威胁。

    “根据生态破坏情况,我们估计,生态环境要恢复到震前水平,需十年左右。”黄润秋说。

    前所未有的修复难题
    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生态修复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省落实生态修复项目222个,概算总投资135.64亿元。在前所未有的任务量面前,困难逐渐显现。

    “如此艰巨繁重而又紧迫的任务,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相关先期研究和工作预案,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黄润秋说,由于技术成果储备和专业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用现行重点生态工程的技术手段和一般工程管理措施应对地震生态修复,难免影响到修复的效果。

    调研组发现,和其他重建工程相比,生态修复资金缺口更大。生态修复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灾区财政普遍困难,无力解决项目配套资金,致使生态修复资金缺口较大。全省生态修复规划资金135.64亿元,实际可能落实83亿元,缺口达52亿多元。“目前生态修复规划资金仅限于应急重建基础工作,生态修复的补充、完善和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恢复缺乏持续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刘宇说。

    目前整个地震灾区生态监测网络不健全,也影响着生态修复进度,尤其缺乏森林功能、森林生物量、森林碳汇储量、生物多样性、非木质林产品产量和产值等方面的信息,不能完整地反映生态综合效益,难以适应生态修复的需要。

    重建重心应加快转向生态修复
    地震灾区主要江河流域生态修复我们责无旁贷

    “2010年大部分经济重建项目将竣工收尾,这之后我们应该实行重建重心转移,把灾后生态修复重建,尤其是灾区主要江河流域生态修复重建提上重要议事日程。”9月,在省政协向省委、省政府提交的调研报告中写道:“汶川地震灾区主要江河流域生态修复范围主要在四川,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尽最大努力。”

    针对资金问题,调研组建议,除进一步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外,对一些综合性大项目,允许各地在生态修复总框架内打捆使用资金,调整封山育林资金,解决人工修复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林难度极大的地区,允许实行异地恢复和增量恢复,从总体上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尽可能简化前期工作环节,研究完善植被恢复项目招投标的具体实现方式,允许灾区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和群众按照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管理办法参与生态修复,加快生态修复进度,增加农民和林场职工收入。

    遵循科学规律推进修复。比如科学区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地区,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按照先易后难、避免二次破坏的原则,科学确定修复重建时序、技术路径,实行林灌草相结合、山水林相协调;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实地筛选适应流域内不同海拔、土壤、坡度和气候的林草品种和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

    调研组呼吁,在加快应急修复步伐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与防灾减灾规划的衔接,在生态修复应急重建任务完成后,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巩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的长远目标,组织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提出巩固、完善和提高灾区生态功能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大地震灾区退耕还林支持力度,对灾区基本不具备耕种条件的134万亩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草)范围,并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

 
 
 相关链接
· 四川要求把职业病防治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 湖南省对口支援四川理县灾后重建项目整体移交
· 第七届中博会四川签约额达7.57亿元 同比增38.8%
· 四川地震灾区首个“支农化肥”项目投产
· 四川构建版权公共服务体系 建版权争议调解机构
· 四川出台意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勤廉考评体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