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十一五"吉林县域经济综述: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0年11月05日   来源:吉林日报

    吉林省县域包括20个县、20个县级市和2个具有县域功能的市辖区(长春市双阳区、白山市江源区),县域人口19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70.5%,幅员1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7%。

    吉林全面振兴,重点在县域、难点在县域、希望在县域。“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扩权强县;各地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果。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县域GDP连续登上新台阶,县域经济进入快速运行轨道。1998年,县域GDP只有933亿元,2005年增加到1841亿元,2009年达到4408亿元。从1000亿到2000亿,用了7年时间,从2000亿到3000亿,用了2年左右的时间,而从3000亿到4000亿,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产独大的格局初步打破。2005年,一产增加值为589亿元,占GDP比重为32%。2009年,一产比重24.8%,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314亿元,占GDP比重提高了7.2个百分点,达到75.2%。长期以来县域农业大、工业小的产业格局,有了根本改变。

    财政收入迅速增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2005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为102.9亿元和55.6亿元。2009年分别实现252.3亿元和144.1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和2.6倍。2008年,42个县(市、区)地方级财政收入,全部超过1亿元。2009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超5亿元的县达到19个,超10亿元的达到5个,有12个县增幅超过30%。其中,延吉市实现37.5亿元为总量第一,农安县增长101%为增幅最高。地方级财政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达到19个,超5亿元的达到8个,有11个县(市)超过30%,总额最高的延吉市达到11.4亿元,增幅最高的集安市达到44.1%。

    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民生状况明显改善。2009年,全省农村百分之百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通讯网络和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县城棚户区、煤矿棚户区、林业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和城市廉租房建设加速推进。农民收入连续多年稳步增长,2009年位居全国第10位。

    “县域突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深入实施扩权强县改革,连续3次向县(市)下放(含取消、暂停、委托、授权)行政审批管理权限1181项,激发了县域发展活力和动力。2005年当年,延吉市就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通过以奖代补等措施,鼓励工业集中区率先发展。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县(市)规划建设的工业集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270平方公里,上项目43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83个。推动县(市)狠抓大项目建设,结合县域考评,对项目建设逐个进行现场实地检查,并建立了全省县(市)亿元以上项目档案和项目建设通报制度。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从2005年7月1日起,将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体制,调整为省管市、管县体制,建立省向县(市)下放共享收入政策,累计向县(市)下放财力100多亿元。2009年省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将该项政策延长到2015年。

    今年上半年,全省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GDP实现1900亿元,同比增长21.9%,高出全省平均值4.7个百分点;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0亿元,同比增长36.5%,高出全省平均值10.6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49.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39.2%;工业总产值实现3189.18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磐石、公主岭超过百亿元,龙井、桦甸增幅超过100%。(记者 石巍)

 
 
 相关链接
· 吉林加强建筑市场管理 加大执法力度严查质量问题
· 吉林省“十一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 绽放最美笑容——吉林省德惠市洪水灾后重建见闻
· 吉林召开粮食收购会议 部署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
· 吉林省各地精心谋划"十二五"规划 推进吉林振兴
· 吉林省2010年粮食总产量将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