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重生 北川在重建中实现包容与跨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北川三年重建谈
3年之前,“5·12”汶川地震让北川县城变成了一片瓦砾,百废待兴。在随后的救灾、重建工作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多次亲临一线,其中,副部长仇保兴先后8次到四川,参与主持北川的规划重建,并多次表示,重建一定要尊重当地文化和老百姓的意愿,异地重建一定要慎重。
3年之后,伴随着一座座的新城在四川大地处处崛起,别具韵味的北川新城也在涅槃之后,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仇保兴说:“作为汶川地震灾区惟一选择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其规划建设是超越式的,充分体现了城市的包容性……正所谓只有地方的、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北川新城的民族风格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破而后立 重建中实现包容与跨越
在汶川地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仇保兴8次赴川,其中,3次都到了北川,第一次是为了选址,第二次是为了建立北川重建的规划建设调控机制,第三次是去解决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我第一次到四川灾区,那么多城市,没有一个具有污水处理设备,市政设施不仅不健全,甚至有些地方还是空白。而经过重建,解决了供水、污水处理、能源供应等市政公用设施。从城市的形态上讲,现在的城市更加安全、美观、舒适,空间形态大大超越过去。”仇保兴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地震之前,四川省各城市对规划的管理相对混乱,没有“一书两证”的建筑并不少见。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这些弊病被一步革除。无论城市的规划管理,还是建筑质量、建筑能效,都实现了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如果按照城市发展规律,达到目前的情况可能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而且,四川省还将产业发展和城乡重建同步协同,改变了以往产业分布零碎、选点不合理、城市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仇保兴说。
在仇保兴看来,涅槃之后的座座新城,将在“包容”中实现经济、服务的社会超越式发展:“任何一个城市的建设,都要适应不同收入和文化背景人群的要求,建筑风格既多样化又能做到统一和谐。这也是城市和乡村的最大区别。四川的城市重建,当地特色与现代化、民族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体现的就是包容性。”
在四川的城市重建中,不同的收入阶层和不同的民族,都能找到适合居住的各式户型,廉租房等保障房的建设也纳入体系之中。在北川新城,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街道景观,都充分吸收了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民间智慧,让古老的羌族风格建筑既具备现代化的舒适,又展现了乡土风情的特色形态,为今后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节约有理 让座座新城绿色运行
城市重建给四川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实现了城市的包容性和跨越性,更在方方面面体现了节约型重建的思路,让座座新城能够实现绿色运行。
在重建工作之初,很多人提出要将城市迁建,这不仅会造成高昂的社会成本,还可能给受灾群众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一开始,有一些不熟悉情况的专家、学者,提出大规模的移民和城市迁建计划。但是,让老百姓离开世代生息的自然和文化,考虑过他们的接受能力吗?他们本身已经受到了地震的伤害,如果再举家迁徙,很多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不是说发生灾难之后,挪一个地方就能抚慰老百姓的伤口。就近迁建、原址重建能够让老百姓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更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就地、就近重建的方针,十分正确。即便是迁建的北川新城,离原址也并不远。”仇保兴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在重建初期,有人提出在北川县城搞宽马路、大桥梁,还有人提议在北川新城建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地震博物馆。“北川县这种几万人的小城市,马路不能太大,太大了就像一个人的五官不对称。北川新县城是一个羌族特色的城市,羌族是高山民族,高山上哪里来的宽马路和大广场呢?再者,北川原址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地震博物馆,而新建城市是为了让活着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沉浸在回忆之中。所以,这些提议我们都否决了。”仇保兴说。
目前,所有重建工程的建筑都达到了相应的节能指标。城市的绿色交通也被纳入规划考量之中,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均得到了完善的规划。“这是考虑到县城比较小,自行车道任何地方都可以到达,最大限度地减少小汽车出行,有效减少了碳排放和交通能源消耗。”仇保兴说,“此外,所有的政府办公用房的项目,全部进行了节约型控制,建得较为朴素。”
四川省的城市重建还充分吸取了日本神户重建中的经验,在全国组织了12条生产线,使建筑垃圾的利用率达到20%以上。太阳能光电光热、绿色照明等技术在重建中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这种节约型重建的方式,让建筑、城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够实现绿色运行。
对此,仇保兴评价:“总体看来,四川的重建工作在包容性、跨越性和节约性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相当成功的高质量重建。”
尊重传统 北川规划可打高分
作为地震灾区惟一迁建的城市,北川之所以没有选择原址重建,是因为老县城受到的破坏过于严重,若重建需将北川山体全部固化,防止滑坡再次发生,如此一来,重建成本过于高昂。而本着包容、跨越和节约理念建设的北川新城,在今年初已有百姓开始入住,地震带给人们的伤口正在渐渐弥合。
仇保兴还向记者解释了北川选择异地重建的另一个原因:“要给后人留下研究地震的活的资料。北川地震造成损害的各种特征都非常完备,如山地塌方、地面液化、建筑倒塌等造成的各种破坏、损害都集中表现出来,留给后人一个活的教材。若就地重建,这些都将消失。”
为了让北川在迁建后能迅速焕发生机,新城的选址十分严谨。仇保兴介绍:“迁建一个城市需要考虑很多因素。首先要考虑新城的发展前途,既要避免老县城附近的自然灾害威胁,又要让老百姓生活得舒适。把北川新县城跟永昌连成一片,又靠近绵阳的卫星城,这为城市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据记者了解,北川新城在建设过程中,曾充分借鉴了丽江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丽江地震之后,有人提议把老房子都拆掉,3条溪水全部填埋,修成宽敞的马路。当时原建设部的老专家们集体反对,恰逢那时候丽江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们告诉他们:“如果丽江能够按照原来的建筑重建,申报世界遗产没有多大问题,如果建新城,世界遗产肯定泡汤。”当地采纳了专家的意见,结果只用了4个月时间,民房的重建就基本完成了。采用的都是原来的式样和工匠,保留了原有的城市肌理,不过提高了抗震标准。现在丽江老百姓的收入基本上来自旅游业。
“只有地方的、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才有世界级的吸引力。这次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民族风格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仇保兴说,“重建的时候,聚集在四川的设计人员有2万多人。我曾给他们上过课,并主持编写了5本一册的重建手册,我们强调的最多的是地方风格、民族风格,比如小金县的藏族风格、北川县的羌族风格。我部还与香港无止桥基金组织实施了会理县傣族风格的抗震夯土农宅示范,获得了多项国际建筑奖。各地的建筑风格并不是随意的,是一种历史的积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种和谐。”
仇保兴还表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大政方针的掌控十分到位,而且不插手细节,实现了专家把关、领导支持、对口援建的完美结合。仇保兴说:“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北川新城可以打高分!当然,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总结、改进的地方。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专家进行‘回头看’工作,对细节问题进行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