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来,贵州省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铜仁、毕节、安顺、黔南等地受灾较为严重,部分受灾群众发生饮水短缺等基本生活困难。7月31日14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贵州省严重干旱灾情,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开展救灾工作。
近日,工作组深入毕节地区黔西县林泉镇、锦星乡、金碧镇和织金县茶店乡,实地查看农作物受灾情况,了解群众饮水困难和当地救灾工作情况。从实地查看和交流了解的情况看,此次干旱灾害持续时间长,农作物受灾面积大,造成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今年以来毕节地区总降雨量较常年平均偏少近4成,主要河流径流量比历史同期偏少6至9成,导致大量稻田无法种植,已种植的玉米、烤烟、辣椒、大豆、水稻等作物受灾严重。在黔西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部分企业和服务业停止生产经营,部分乡镇群众只能依靠送水或打井解决生活用水需求。据毕节地区反映,目前全地区有9个县(市、区)107个乡镇、728个村受灾,74.75万人、36.6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有40余万人需政府救助,178.2万亩农作物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06亿元。
面对持续旱情,毕节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旱情露头、旱灾呈现、灾情加剧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部署、快速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抗旱救灾保民生工作。一是统筹安排,抓好抗旱救灾工作。毕节地区行署针对干旱造成的实际困难,协调民政、水利、农牧、气象、防办、地矿、消防等部门,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发动群众积极开掘水源、组织应急运水队送水,突出救灾重点,确保群众生活用水需求。二是采取对口包保帮扶,落实救助责任。毕节地区部分重灾县采取了干部对口包保措施,黔西县严格实行县级干部包乡、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包保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全县抽派干部组建了26支抗旱救灾工作组,深入村组、深入农户,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应急送水小分队还针对城乡老年人、残疾人等无力取水的特殊困难对象,实行一对一送水,保障所有群众生活用水安全。三是加大救灾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贵州省财政已投入旱灾救助2309万元,毕节地区财政已投入抗旱救灾资金620万元。黔西县投入717万元救灾资金,组织全县干部职工捐款177.52万元,共投入抗旱队伍23万人次、机械设备913套、运水车138辆、抗旱用电32万度、抗旱用油7.4万吨。
当前,旱情仍在持续。工作组要求灾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突出抗旱救灾工作重点,确保城乡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发掘新水源,合理调度现有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当前各项用水矛盾;要指导和帮助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调整种植业结构,改种和补种生长周期短的作物,尽量减少农民损失;要注重抗旱和防汛工作两手抓,积极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防止旱涝急转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