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青海实施"123"科技工程促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2年01月29日 09时22分   来源:青海日报

    从盐湖提锂到镁的综合开发,从晶硅、磷酸铁锂等材料的制备到太阳能发电基地的建设,3年来的实践证明,青海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启动实施的“123”科技支撑工程,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并促使青海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技术水平发生深刻变化。

    2009年,为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见》,着力解决制约青海省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瓶颈,省政府决定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等单位分两期实施“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工程实施以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动投入、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突破了一批产业化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制定了一批技术标准。截至目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90.79亿元,实现产值453.43亿元;申请及取得230项国家发明专利,268项实用新型专利,制定各类技术标准80余项,有力推动了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123”科技支撑工程的逐步推进,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得到提升,循环经济产业链得到延伸,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得到发展。如盐湖镁资源以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工业化生产为标志,结束了盐湖氯化镁无法利用的局面,延伸到硼酸镁晶须材料、镁合金锭、合金棒、合金铸锭、牺牲阳极、镁合金型材的生产;盐湖锂资源从碳酸锂的生产延伸到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盐湖资源开发副产品氯气得到平衡利用,抑制了环境污染,氯气与天然气结合生产PVC材料;副产硫酸与有色金属资源结合生产硫酸锰、硫化碱产品、纯碱生产排放物废碱液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生产出球状氯化钙等产品。

    与此同时,有色金属资源深加工技术得到突破,低附加值的普通钢材延伸生产出高附加值的高强度钢拉杆和锚杆、高速铁路轴承、风力发电轴承用钢、高品质钎具钢、高速铁路机车用钢等产品;从电解铝的生产延伸到深加工出电子铝箔、铝型材、铝合金型材等产品;铜和废杂铜被开发生产出光亮铜杆、铜箔等产品;新能源产业从工业硅粉、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的生产到太阳能光伏发电形成产业链条。(记者/星子) 

 
 
 相关链接
· 天津通过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姜大明:山东试点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要做好五工作
· 《决定》解读:为什么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 河北省重点国企"十二五"期间将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