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张桃林: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2年07月17日 19时01分   来源:农业部网站

    日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就农业面源污染相关情况做了介绍。会后,记者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问题对张桃林进行了专访。

    记者: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张桃林:农业面源污染发生在农业和农村区域,没有明确排污口,主要借助降雨或排水将地表存留的有机物、肥料、农药等带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2007年全国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达到1320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总氮、总磷分别为270万吨和28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4%。这些数字说明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值得引起高度重视。需要说明的是,排放量不是入湖量,农业面源污染对于水体污染的实际贡献率,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

    记者:那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是什么呢?

    张桃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客观上带来了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外部投入品使用量的增长以及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增加。同时,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长期滞后,日益增多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这些问题都给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记者:为了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上述问题,近年来农业部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张桃林:近年来,农业部与相关部门一起,创新理念思路,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突出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在化肥施用方面:自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7亿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目前已基本覆盖全部农业县,推广面积达12亿亩。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700多万吨。2006年开始,国家启动实施了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在农药使用方面:一是消减高毒高风险农药。农药登记管理从注重有效性向更加注重安全性转变。登记试验表明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存在安全隐患的农药,一律不予登记。同时,加强对已登记农药使用的跟踪、安全性评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陆续淘汰了六六六等33种高毒、高风险农药。2011年开始,在8个省(市)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补贴试点,调动农民使用低毒生物农药的积极性。二是推行统防统治、综合防治。为提高病虫防控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农业部制定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并加强行政推动,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行动,截至2011年底,完成统防统治面积6.5亿亩次,全国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5%。实践证明,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可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三是提升科学用药水平。将安全用药知识培训普及纳入为农民办理的实事之一,逐年加大培训力度。如2011年我部举办安全用药培训班350期次,累计培训专业化统防统治从业人员、农药经销商、种植专业户等1.7万人次。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总体较高,如稻米和水稻达98%以上,蔬菜和水果也达95%以上。

    在兽用抗菌药物(抗生素)使用方面:近年来,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兽用抗菌药物(抗生素)的监管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2002年以来先后发布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等。各省市区也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和落实工作。二是严格兽药行政审批。严格限制人用抗生素用于动物。2005年开展了兽药地方标准清理工作,并组织查处清缴活动,从源头上控制抗生素的生产品种和数量。三是强化用药监管。农业部每年组织实施兽药残留监控和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同时对残留超标样品实行严格的追踪再抽检制度和后续查处工作,加强了残留监管工作。四是制定残留标准。2002年发布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截至目前,已制定发布145个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可检测药物150余种,为开展残留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五是推进健康养殖。从环境、饲养管理、饲料、兽药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规范管理,减少抗生素使用。去年农业部在全国认定了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555个。

    在畜禽粪便处理方面: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2006年推动颁布实施《畜牧法》,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建设、选址和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做出明确规定。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2007-2011年,国家累计投入142亿元实施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大力推动沼气建设,近年来加大了大中型沼气工程、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在沼气总投资中的比重,2011年达27.8%。截止到目前,全国沼气用户达到4000万户,建成养殖场(小区)沼气工程7.2万处,年处理粪污16亿吨。

    在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方面: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2005年以来,农业部在全国25个省(区、市)建成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400多个,示范村的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记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作,下一步,农业部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张桃林: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坚持从生产、生活源头抓起,转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坚持“种养结合”,“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标本兼治,整体推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和细化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已有工作基础和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我部将积极推动、尽快颁布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修订案)》。

    二是持续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补偿机制,激励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资料,促进资源节约型技术和成果的转化应用;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补贴项目;扩大实施国家标准化畜禽示范场改造和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项目;扩大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补贴试点,调动农民使用低毒生物农药的积极性;提高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标准,扩大实施范围;继续加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能力建设。目前,由于缺乏全面的调查监测,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需建立长期动态监测网络,就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机制、排放特征、迁移变化规律、防治技术及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试验示范。

    四是编制实施全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环节入手,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节肥节药技术推广应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制定实施防治规划,优先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粮食主产区、集约化养殖重点区、蔬菜及设施农业重点发展区)、重点流域,尤其是水源保护区周边,布局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和综合防治示范区,分阶段、分区域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五是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加强研发推广,积极探索集污染防治与耕作制度改革、水肥管理等于一体的可持续的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精准化施肥等控源节能减排及低碳农业技术,推进畜禽粪便等有机物的资源化、循环化利用。在主要经济作物优势区域大力推行绿色防控,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国蔬菜、水果、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达到播种面积的50%以上,绿色防控实施区域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消减20%以上。 

 
 
 相关链接
·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一行调研甘肃省农垦苜蓿产业
· 农业部近日印发《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 农业部发布6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
· 农业部副部长:从源头上提高乳品质量安全水平
· 农业部监测:28种蔬菜平均价格比昨天上升0.3%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