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7日),记者从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市防指各有关部门连续作战,全力排除市区积水,加大农田排涝力度,降低海河水位,为应对后续强降雨做好充分准备,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7月25日14时至26日14时,天津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由于降雨强度大、区域广,中心城区出现22片积水、24处地道积水,静海、东丽、津南、西青、北辰、滨海新区大港等6个区县城区出现不同程度积水片,农村167万多亩农田受淹。
全力排除市区积水
市排水部门2000多名干部职工全员上岗,腾空管道、河道,保持泵站低水位运行;重点对北辰区、红桥区、河北区等排水设施相对薄弱地区加强应急抢险措施,细化应对方案,紧急加装检井泵,增强排水能力。中心城区193座雨、污水泵站全力开车,24处临时泵站全部启用;针对地道、低洼地区积水,调配移动泵车、抢险泵、发电机组等防汛设备投入抢险,12支抢险队巡视人员冒雨开井放水、清捞杂物,保证排水顺畅。协调市政、交管部门对全市下沉路段、地道、立交桥、高速匝道逐一排查,对积水地道实施封堵,降雨中派人盯守,杜绝各类安全事故。针对海潮顶托造成市内河道水位偏高的不利影响,加强复兴门、三元村、外环河等3座重点河口泵站开车,全力降低河道水位。截至27日19时,中心城区22处积水已退水21处,仅有瑞景花园1处积水片。24处地道积水已退水18处。静海、西青、东丽、北辰和滨海新区大港等区县城区积水已全部排除,津南区城区积水预计28日2时可全部排除。
加大农田排涝力度
针对雨情变化,各区县及时调度,全力开车。东丽区全区泵站提前开车,调控二级河道水位,合理调配排水路线,调集移动排水车,重点保障滨海国际机场安全运营。宝坻区组织清理辖区内二级河道、干支渠内的阻水坝挡和杂草,确保河渠排沥畅通。静海县及时开启15座大型泵站,共动用大型抽水泵46台、临时抽水设施1500余套,并派出5个工作组深入重点乡镇指导农田排涝工作。西青区开启13座区属泵站,300余座镇村级泵站,保障积水尽快排出。北辰区在开启排水泵站和国有扬水站的同时,架设临时水泵260余台,加大积水排除力度。从7月25日16时到7月27日12时,全市各区县共有127座泵站、506套水泵开车排水,最大排水流量达1174.77立方米/秒,农田沥水已排除1.57亿立方米,农田受淹面积减少至78.6万亩。
全力降低海河水位
由于市防指各有关部门全力排除积水,海河承担了大量排水任务,加之渤海海潮顶托,海河水位持续上涨,市区河道河水漫过亲水平台。7月27日0时30分,海河二道闸闸上水位达到4.93米,高于亲水平台约0.7米。为加快排除市区积水,控制海河水位上涨,市防指及时向津南区、西青区防指发出《关于迅速减轻海河排水压力的紧急通知》,要求西青区、津南区充分利用本区河网发达水系,合理调度本区沥水,尽最大努力将西青区沥水排入独流减河,将津南区沥水排入大沽排水河和独流减河,减少排入海河水量,减轻海河排水压力。27日上午11时38分,市防办抓住渤海低潮有利时机,提起海河闸向渤海赶潮泄水,瞬时下泄流量达237立方米/秒,全力降低海河水位。截至27日17时,海河二道闸闸上水位降至4.36米,海河闸闸上水位降至3.43米,海河亲水平台漫水下降57厘米。
灾后抓紧恢复农业生产
27日上午9时,记者在静海县大邱庄镇津美街设施农业园区看到,有半数以上的蔬菜大棚存在积水现象。村民们在大棚里正忙着用小型排水泵向外抽水,负责指导灾后生产的农技干部王玉清说:“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组织人们把棚里的水排出去,然后再对一些受灾作物施加追肥,对新培植的菜苗进行补种,力争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
据了解,强降雨过后,静海县部分设施农业受灾。该县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截至27日下午3时,已排蓄沥水1400余万立方米,县城积水已全部排除,农田积水部分得到排除。县农业部门紧急组织全体农技干部深入一线,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县种植业中心80多名农技干部已分成6个小组,分赴该县18个乡镇设施农业基地,指导农民开展灾后自救,做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尽量把农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在设施农业集中区域,该县设立农技人员专人盯守,确保24小时为农民提供救灾指导和服务。(记者 何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