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麦在西南和汉水流域大部麦区处于孕穗期至抽穗期,江淮、黄淮麦区南部处于起身拔节期,华北和西北麦区处于返青期。受近期气温回升和降水等因素影响,纹枯病、条锈病、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增长较快,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同期。
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速度明显加快,截至3月24日已发生面积103.7万亩,涉及云、贵、川、渝、陕、甘、鄂、豫等8省(市)186个县(市、区)。3月中旬以来,小麦条锈病在湖北和河南多点见病,病情上升较快;西南和西北发病范围扩大,个别地块病情加重。湖北省襄阳、十堰、恩施、随州、宜昌5市的9个县(区、市)相继发生条锈病,发病面积9.7万亩,而2012年同期仅在襄阳市4县零星发生;河南省信阳、南阳2市的6个县(区)发生条锈病,发生期比去年提前20天。
小麦蚜虫、麦蜘蛛和纹枯病在西南、黄淮和江淮麦区发生程度持续加重,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发生面积分别为2552万亩、3439万亩和6915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87%、152%和46%。西南麦区受气温回升影响,蚜虫上升危害明显,云南、四川平均百株蚜虫量分别达588头和281头,局部重发田块最高达4.5万头和1.6万头;麦蜘蛛在黄淮、江淮局部麦区偏重发生,湖北西北部、河南西南部、山东南部等地区发生较为严重,湖北宜城平均百株虫量1062头,是常年同期的3倍以上,部分田块百株虫量最高达5000头;纹枯病在江淮、黄淮麦区大部偏重发生,安徽淮北及沿淮地区一般病株率为16.4%-32.4%,重发田块病株率最高达53.2%。
针对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日趋加重的态势,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应对,加大监测防控力度,及早准备药械物资,强化技术指导,组织做好防控工作。河南省农业厅根据今年条锈病发生期提前的实际情况,3月19日以明传电报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强麦田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组织普查,认真落实“严密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并紧急调一批农药和施药器械至条锈病发生区,组织专家赴现场实地查看病情,科学指导防治,力争将条锈病控制在初发阶段。安徽省加大宣传指导力度,由植保专家和各级农技人员组成小麦病虫防治技术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指导农民科学防治。全省累计开展病虫防治技术指导达1万余人次,印发小麦纹枯病防治技术明白纸约140万份,广播讲座180多次,科技下乡、科技赶集170余场次,着力推进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目前,全国小麦病虫害累计防治面积6803万亩,约占发生面积的54.5%,其中蚜虫、麦蜘蛛、条锈病、纹枯病和白粉病累计防治面积分别为798万亩、1339万亩、142万亩、4212万亩和310万亩。
据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未来10天,江淮及其以南地区有大范围降雨过程,其中河南、湖北、贵州东部等地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7成,有利于以上区域小麦条锈病的扩展蔓延。农业部要求各地强化监测预警,做好防控物资准备,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作用,根据当地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组织防治行动。农业部下一步将组织专家指导组分赴重点地区开展督导活动,督促指导各地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夏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