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中央气象台早间天气会商会之后,中国气象局迅速传达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中国气象局报送的第128期值班信息《长江中下游地区将持续强降雨需加强防范》上的批示精神,并要求进一步加强强降雨监测预警,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服务针对性。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副局长许小峰、宇如聪、沈晓农参加会议。
汪洋在批示中指出,各地要加强雨情、汛情监测、预报,注意水库、堤坝安全,防范次生性灾害发生。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根据当前雨情、汛情及前一阶段气象灾害情况,对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再次部署。矫梅燕指出,全国各级气象部门要切实按照汪洋副总理的批示精神,以及郑国光局长关于强化强降雨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切实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服务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充分认识当前防汛减灾气象服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针对性;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和科普宣传,决策气象服务和部门应急联动等工作。
矫梅燕强调,要充分认识当前防汛减灾气象服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入汛以来,全国已先后出现8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局地性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多发趋势。从6月23日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降水集中时段,未来一段时间,强降水还将持续,至27日,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集中,雨强大,受强降水影响,可能会引发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等。防汛减灾气象服务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段,各级气象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针对长江中下游强降水,中国气象局已于26日启动暴雨Ⅲ级应急响应予以应对。
要加强监测预警,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针对性。要针对防汛需求,强化暴雨、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监测和滚动预报预警,特别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的强度、落区及起止时间的精细化预报,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同时,要做好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业务,实现暴雨预报向影响预报的延伸,提高预报的针对性。指出要提高此类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仍需加大在业务和研发方面的努力。
要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和科普宣传工作。各地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文件,不断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及近些年来逐步形成的基层防灾减灾体系,使之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防灾减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对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信息传播手段,农村、社区气象信息员队伍,基层气象设施等进行再检查、再部署,对基层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在重大气象灾害防御中发挥作用的实例及时进行总结,加强宣传和经验交流。
要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和部门应急联动,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及时向政府及防汛、救灾等部门的报告雨情、灾情,做好应急联动、联合会商,形成合力。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做好安全生产的气象服务,避免因气象灾害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要加强应急值守。在主汛期,预报业务、服务等骨干要坚守一线,主管领导要强化带班值守。在重大气象灾害面前,各单位一把手要做好跟踪服务和面向各地政府的气象服务工作。当前,气象部门发展改革及建设任务重,在重大天气发生时,要将预报会商、预警服务放在第一位,确保相关管理人员和业务技术骨干集中精力坚守岗位,确保各项预报服务工作有序、稳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