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由国家民委、文化部主办,民族文化宫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开幕式由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主持,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致辞。20个参展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人员参加开幕式。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重要的贡献。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有力措施,不断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继承保护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大批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入选世界级和国家级保护名录。目前,中国共有38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少数民族项目有14项;1219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有433项;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少数民族有524名。
此次展览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共同主办,民族文化宫承办,是我国首次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专题的大型展览,是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全面展示,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各界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展览涉及已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少数民族项目433项,与项目相关的20个省、市、自治区参展。展览设“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木作编扎”、“民族器乐”、“陶泥烧造”等多个主题展区,展出实物600余件、图片800余幅、影像资料20部,现场演示及演出项目60多项。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9日闭幕,期间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览期间的每天上、下午,还将各安排一场舞台演出,生动呈现蒙古族马头琴、回族八极拳、《格萨尔王》说唱、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朝鲜族洞箫音乐、恩施杨琴、三棒鼓、南曲、苗族芦笙、京族独弦琴、刘三姐歌谣、羌族口弦音乐、黎族竹木器乐等各民族的精彩艺术,以使观众能亲身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