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民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广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设统一标准。”广东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座谈会透露出来的信息,再次展现广东人务实的风格。
座谈会于8日至9日在湛江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各市市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广东建设新农村起步较早,近年来各地对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村”进行可贵的探索。在全国实施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之后,广东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现和推广有特色、有个性的新鲜经验。这次座谈会的重点就放在市县镇“面”的经验介绍和若干村庄“点”的实地考察。在遂溪县马六良村口,一块巨牌上写着:当主人、作主体、唱主角,实干建设新农村。这似乎是广东做法的一个注脚。记者从男女老少村民脸上绽放的灿烂笑容中,明显感到他们生活得很开心。
放手发动群众,不搞“一刀切”,并不减轻政府的责任。这次座谈会形成的共识是,以县为重点,以提高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中心,着眼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政府做好长远规划,在具体推进工作中允许起步有先有后,过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在富裕的珠三角,别墅式的村庄固然令人羡慕,而在欠发达的山区,绿树掩映、清水长流的原生态村落,似乎更适合人类居住。
张德江在座谈会上强调,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设统一标准,原则上不搞达标评比,不搞检查验收,不等于没有标准。标准就在农民心中,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广东推进新农村建设,立足点是为农民带来利益,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搞示范工程,不增加农民负担;切入点是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如增加对农村投入,解决好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失地农民养老问题、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等。(记者陈镇宏、吴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