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科技部从7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力求根治学术腐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06年06月19日   来源:人民日报

  科技部负责人6月18日宣布,针对科技评价和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问题,以及科技界学风浮躁、学术腐败等现象,“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在七方面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力度,根治学术腐败,肃清不良风气,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表示,2002年以来,科技部多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然而科技部认为,虽然出台了许多制度文件,但宣传有限,落实不力,执行不够。特别是“汉芯”事件查处后,科技部党组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决定下一步在七方面加大防治学术腐败的制度建设和落实力度。

  ① 严防“跑部钱进” 科研立项全程公开透明

  从科技项目的立项开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公开、公正、透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上运作和管理,所有项目均通过网络申报、评审、公示,确保项目申请者机会均等,评审标准一致,让“跑部”者不得其门而入。针对重复立项、多头“交账”的现象,建立覆盖相关部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信息数据库和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查重查新,严堵重复立项多头申请,避免交叉与重复立项。

  ② 用好科研“指挥棒” 建立科研分类评价体系

  实行科技项目分类评价,纠正原有的导向不科学的弊端。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产业化等不同类别的科技活动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并明确界定评价工作有关各方的职责;对于无保密要求的重大科学技术活动,逐步推行科学技术评价国际化;强调公平地对待“小人物”和“非共识”项目。

  ③ 防止学术“大跃进” 学术评价坚持质量第一

  项目评审突出质量为主,力戒学术浮躁浮夸。坚持“质量第一”,把创造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评审的主要依据,更加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取得专利的水平;对于基础研究,引导科研机构避免单纯的论文数量导向,强调论文引用率方面的指标,以及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不再组织成果鉴定,避免滥用不切实际的“国际领先、国际先进”等评语,坚决抵制和反对虚假的、形式主义的评审活动。

  ④ 剔除评审中的“人情”因素 专家评审机制与国际接轨

  完善评审专家机制,防范评审中的“人情”因素。针对评审活动中重人情拉关系、本位主义等现象,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扩大战略专家和一线专家参与的比例。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定期轮换制、涉嫌回避制和专家信誉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专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机制。规定评价费用应由委托方支出,不得由被评价方支出,以保障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

  ⑤ 为科学家群体找回公信力 建立科研诚信制度

  建立诚信制度,加强科技人员道德自律。一方面,建立健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成立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维护评审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立项、预算、验收等各关键环节,对相关机构、主要承担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对于情节严重的失信行为,经核实后予以公布,以示警戒。

  ⑥ 严防项目成为“摇钱树” 强化科研经费监管

  严格经费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经费管理新机制,预算配置实行预算评审评估机制,改变传统的“半页纸定预算”的状况,实现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公正性。在经费管理方面,实行事前预算评估、事中经费监督和财务检查,事后财务验收和审计的全过程预算管理程序。同时加强科技经费监管,开展专项审计,规范科技资金运行。

  ⑦ 多个“关口”加强过程监管 引入“问效问责制度”

  加强项目过程监管和验收,确保项目执行质量和实施效果。针对过去个别领域重投入、轻产出,重立项、轻验收等问题,充分发挥各计划监督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独立的评估监督,重大项目的实施可引入监理制度,促进课题监督与评估的公正性与独立性。对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要及时依据《课题任务合同书》和批复的课题预算,对课题任务的完成情况、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学术腐败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钱权交易,二是暗箱操作。”尚勇说,针对这些现象,科技部在制度建设上强调分权和程序公开,让程序运作处于行政、监察和社会舆论监督的阳光下。(记者 杨健)

 
 
 相关链接
· 科技部公布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意见 凸显7亮点
· 科技部采用网上评审系统对星火计划项目进行认定
· 科技部部长表示端正学风弘扬科学道德是当务之急
· 教育部将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 治理高校学术腐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