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姚润丰)农业部部长杜青林6日说,到“十五”时期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8%左右,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38%,一些重大技术领域已在国际上形成了竞争优势。
杜青林是在此间举行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据悉,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以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杂交大豆、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等为代表的育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由此揭开了我国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篇章。
最为突出的是,水稻矮化品种的培育成功,使单产提高了50%,带来了水稻生产的第一次飞跃;杂交水稻优势利用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单产又提高20%以上,带来了世界水稻生产的新跨越;超级稻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跨越,正在引领水稻生产的“第三次革命”。
此外,杂交玉米、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成功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使畜牧水产养殖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我国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杜青林同时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实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一些出口创汇农产品品种和重大技术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很多成果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农民科技素质总体不高,农业科技普及不普遍;农业科技投入总量偏低,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