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孙志辉:海水利用是解决东部“水困”首选之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06年11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李斌 刘晓莉)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在日前召开的“海水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说,充分发挥沿海省市濒临大海的区位优势,在东部地区积极推进海水利用,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理应成为济水解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首选之策。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地区,但仍然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沿海缺水呈现出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的鲜明特点。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超采,还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严峻的缺水形势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忧。

    据不完全统计,东部地区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今后,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沿海地区的水资源将更加捉襟见肘。 

    孙志辉说,积极开展海水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现状,对海上石油、远洋运输、海洋渔业、海底矿产资源开采等行业提供条件保障,并带动加工制造、自动化控制、盐化工等行业的发展。

    他说,通过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海水利用技术,发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环保、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循环,还可以有效推进沿海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重点耗水行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相关新闻:

    我国将制定上百项海水利用相关标准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李斌 刘晓莉)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在日前召开的首次“海水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说,我国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的《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有关要求,在实验研究和工程示范的基础上,组织编制海水利用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及技术评价标准等百余项相关标准,建立健全海水利用标准体系,规范海水利用产业发展。

    孙志辉说,我国将建立海水利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海水利用规范化管理。将组建国家海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供有关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产品装备的性能检测,逐步建立和完善海水利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市场准入,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协调、有序、健康发展。

    据介绍,构建海水利用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保证海水利用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国目前在这个领域尚属空白。

    近十年来,我国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自主设计、制造完成了3000吨级低温多效蒸馏和5000吨级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海水提镁、提溴、提钾技术也得到应用。

    青岛投资3亿多元“改水” 让农民喝上放心水

    新华社济南11月10日电(记者 王汝堂)截至目前,青岛市投资3亿多元为全市农村建设供水工程,供水工程将于今年底全部完成。

    青岛市农村供水工程从2005年开始建设。当年投资1.8亿多元,解决了1050个村庄、74万人的供水问题。

    今年实施的二期工程,计划解决其余967个村庄、63万人口的供水问题,计划建设供水工程770处,总投资1.7亿多元。目前这些工程进展顺利,到年底将全面完工。

    我国海水淡化每吨水成本约5元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李斌 刘晓莉)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在日前召开的“海水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说,我国海水利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吨水成本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达到每吨约5元人民币。

    孙志辉同时指出,由于我国缺乏促进海水利用发展的优惠政策,海水利用对维护国家水安全的支持力度不够,海水利用还没有真正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已全面掌握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两大主流海水淡化技术,技术经济性日趋合理。先后建成了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每日5000吨反渗透和每日3000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淡化后的海水成为当地居民和企业生产的重要水源。目前,正在实施万吨级工程示范项目。

    在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方面,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沿海电力、石化和化工等高耗水行业。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形成自主成套技术和产品,相继建成了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和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示范工程,实现了海水循环冷却产业化技术突破,现已进入10万吨级示范工程研究和工程设计阶段。

    目前,全球120多个国家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775万吨。我国已建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为每日12万吨,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年用量约330亿立方米。

    我国海水利用工作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譬如,海水利用单机产量偏小,工程规模多在千吨级;海水利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设备还多依赖进口;海水利用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还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海水利用基础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对重大海水利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还不够多。

    一亿多人靠海“饮水”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李斌 刘晓莉)根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将达到40多个。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乃至水危机已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一些沿海国家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有120多个国家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775万吨,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

    据介绍,许多国家为了解决日益紧缺的淡水资源危机问题和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鼓励发展海水淡化的政策措施。

    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海水淡化作为新兴朝阳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全球海水淡化的市场年成交额已达到数十亿美元,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目前,世界海水淡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以色列、法国、西班牙以及韩国等。

 
 
 相关链接
· 海洋局长孙志辉:力促海水利用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 发展改革委、海洋局召开海水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
· 我国第一台万吨级海水淡化主体装备在天津建成
· 河北省预计投资31亿元建设八个海水淡化工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