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央气象台:华北南部、黄淮地区将持续高温天气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07年05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王立彬)未来两三天,华北南部、黄淮地区仍将持续高温天气,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明显降水。

    记者28日从中央气象台获悉,27日14时,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和安徽北部出现了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河南中部达到局部甚至达到了41℃。这是河南今年以来出现的最高气温。此外,26日,天津日最高气温为38.5℃,创历史同期最高值;北京为37.2℃,河北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也接近历史同期最高值。

    预计未来两三天,华北南部、黄淮地区仍将持续高温天气,上述地区应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和室外作业,以防中暑。另外,高温期间用电用水量需求增大,建议做好供电供水的调配工作。

    [新闻背景]

天气变化与中暑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王立彬)5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常年,由于长时间受高气压的影响,我国不少地区热浪滚滚,令人难耐。特别是华北地区持续高温,中央气象台提醒人们注意防暑。

    作为夏季典型的气象过敏反应,中暑指的是高温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产生的急性疾病。中暑的因素除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老年人、体弱多病、肥胖、饥饿等也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其症状为高热、无汗及昏迷。首发症状有全身软弱、无力、头痛、眼花、恶心及汗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1℃以上,并有极度困倦、皮肤干热无汗、脉快、呼吸浅、血压下降。如不赶快救治,很快发展出现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

    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37℃左右、皮肤温度保持在32℃左右,随着气温升高,以传导、辐射方式散热的逐渐减少,汗液蒸发散热逐渐增加。当外界气温高于32℃时,大部分热量要通过汗液蒸发。当外界温度达到35-39℃时,加上劳动强度大,体内热量不容易散发,从而引起体温升高形成热射型中暑,这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二是热衰竭型中暑,与第一种类型相反,主要是因大量出汗引起,多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多汗、呼吸浅、脉博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三是痉挛型中暑,主要是体内大量出汗,丢失盐分引起肌肉痉挛,常与热衰竭同时出现,有口渴、乏力,突出表现为肌肉抽筋。四是日射型中暑。主要是夏日阳光直射头部而产生的脑部损害,有头痛、头昏、恶心,重者昏迷,体温升高。

    中暑的预防,一是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11-14点,尽量减少外出,适当午睡,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二是野外工作者、外出旅游、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草帽、遮阳伞、太阳镜、仁丹、十滴水等,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注意到阴凉下休息,年老体弱者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相关链接
· 我国将开发暴雨台风灾害性天气精细数值预报系统
· 中央气象台:西北、华北、黄淮西等地旱情将持续
· 强对流天气3日夜间抵达南部中央气象台提醒防灾
· 中央气象台:未来三天南方降水 西北扬沙或浮尘
· 中央气象台:未来三天西南地区、黄淮等地有降水
· 未来三天中东部地区天气晴好冷空气影响我国西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