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记者 姚润丰)记者16日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悉,近期,我国南方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受灾严重,北方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并发展严重。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6月15日,今年洪涝灾害已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224千公顷,成灾697千公顷,受灾人口2272万人,因灾死亡128人,失踪24人,倒塌房屋8.96万间(不含地震倒房),直接经济损失89.2亿元。其中,6月份以来,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717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43千公顷,受灾人口1424万人,因灾死亡63人,倒塌房屋6.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
旱情方面。截至6月14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65亿亩,比多年同期平均多1500万亩,其中农作物受旱1.20亿亩(重旱4223万亩、干枯428万亩),旱地缺墒4208万亩,水田缺水317万亩,有1091万人、974万头大牲畜(多年同期均值970万人、611万头)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介绍,我国北方和西南的部分地区受持续高温少雨和大风天气的影响,耕地缺墒加剧,旱情迅速发展,部分地区春播和在田作物生长受到很大影响,农村人畜饮水发生严重困难。6月7日以后,我国南方及西北部分地区出现降雨过程,四川旱作物旱情有所缓和,但华北和西北大部、黄淮西北部以及南疆等地高温少雨,旱情持续并加重。
程殿龙分析认为,今年我国的水旱灾害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局部地区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严重。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的128人中有111人系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所致,尤以四川、贵州和广东三省为重。二是大江大河水势总体平稳。除南方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外,其他大江大河水势平稳。三是台风登陆偏晚。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台风在我国登陆,较常年偏晚。四是北方大部分地区旱情重于常年,以甘肃、山西、内蒙古为重。
程殿龙表示,面对严峻的水旱灾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防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洪抗旱部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各级领导、防汛抗旱指挥员更是靠前指挥,科学调度。按照汛前制定的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抗灾救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5日,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区参加抗洪救灾干部群众174.1万人,出动船只6430艘,临时转移群众106.6万人,累计投入抗洪抢险经费3.77亿元。面对严重旱情,华北和西北大部、黄淮西北及南疆等旱区各级党委、政府紧急行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入抗旱救灾。内蒙古自治区每天有200多万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旱一线。宁夏回族自治区投入抗旱人数28万,出动车辆2400车次,完成抗旱补灌40万亩,临时缓解了40万人次的饮水困难。
近期,国家防总商财政部将拨付1亿元防汛经费支持南方受灾地区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和应急度汛工作。
目前,全国主要江河水势平稳,水位均低于警戒水位。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西江水位略偏高外,其他主要江河水位均不同程度地偏低或接近常年。
![](../../images/images/504f503e120b07ded7cd12.jpg)
![](../../images/images/504f503e120b07ded7cd13.jpg)
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 国家防总要求做好六方面工作
![](../../images/images/00123f37ba2b07dcce5e03.jpg)
6月11日,驻兴宁市的部队官兵在大堤内侧封堵出水口。6月10日凌晨,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邹洞水库因连降暴雨,大堤土基被倾泻的洪水掏出一个大洞。险情发生后,梅州市和兴宁市迅速调遣部队官兵、工程人员和群众等600多人赶到现场护堤堵漏。经过48小时的日夜奋战,终于排除险情,保住了下游75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 摄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姚润丰)从6月15日开始,我国各地将全面进入主汛期。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15日表示,总的来看,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刚刚拉开序幕,任务还十分艰巨,下一步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预测预报和联合会商;二是强化水库的安全度汛;三是强化山洪灾害防御;四是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五是抓紧水毁工程修复;六是组织做好生产自救和灾民安置工作。
民政部针对广西洪灾启动的四级应急响应仍在继续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卫敏丽)记者14日从民政部获悉,继6月6日至9日广西北部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后,广西部分地区近日再次遭受暴雨洪涝灾害。目前,民政部于9日18时30分针对广西洪涝灾害启动的四级应急响应仍在继续。
广东因灾死亡23人 民政部向广东重灾区派工作组
新华社广州6月14日电(徐清扬 刘志伟)广东洪灾损失进一步扩大,至14日记者发稿时,全省因灾死亡人数上升至23人,2人失踪。
据广东省民政厅最新统计,截至6月14日16时,广东全省受灾人口达233万人,因灾死亡23人,因灾失踪2人,因灾伤病2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