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记者姚润丰、冯晓芳)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变化正在给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水资源供需、水旱灾害的防御体系等领域提出了长期的严峻的挑战。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暴雨和高温等极端天气不断增多,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局部地区强暴雨、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旱等事件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
他以2006年我国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为例说明了这一变化。2006年,我国台风和山洪灾害异常严重。全年有7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台风登陆时间之早、维持时间之长、风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均创历史纪录。部分省区市局地强降雨超历史纪录,湖南、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山洪灾害都造成了多起群死群伤事件,人员伤亡十分严重。与此同时,我国旱情也较常年偏重,大江大河来水普遍偏少,水位偏低,长江还出现了历史同期最低水位。重庆和四川东部等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情之重、受旱时间之长、抗旱难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同时介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化,北方地区水资源明显减少。近20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区最为显著,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
气候变暖今年给我国带来的极端天气可能增多。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国高温干旱、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间可能多于常年,长江、黄河及松花江等大江大河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增加。与此同时,发生大范围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台风、热带风暴可能比往年多,不排除有超强台风登陆的可能,极易出现旱涝急转、旱涝并存的局面。
为此,我国正在积极构建洪涝灾害防御体系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据鄂竟平介绍,我国将建立现代化的防汛抗旱社会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逐步探索在山洪灾害和干旱严重地区建立乡、村级防汛抗旱组织。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机动抢险队、抗旱服务组织的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研究建立有效的水旱灾害救助保障机制。继续完善大江大河堤防、蓄滞洪区建设,集中力量用两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加强水库管理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着力提高防洪抗旱的工程能力。争取尽快提高中小河流、中小水库的防洪能力和防洪标准。大力促进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提高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此外,水利部目前正在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这一管理模式是以流域为单元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改变长期存在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