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委、政府在全区实施了“民营企业联百村,结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牵手合作共谋双赢”工程。目前,该区121家民营企业已与121个村(社区)结成了一对一的合作关系。探索出了一个土地权属股份化、农业发展产业化、农业经营企业化、农村生活城镇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
土地股权化 农民保底分红
“民营企业进百村,结对共建新农村,牵手合作共谋双赢”工程,是温江区在去年开展的“百家”民营企业帮扶“千家”农户的“百千工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而实施的。为使企业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扶贫”上,该区开了多次宣传动员会,使企业意识到,农村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优势产业资源,如果把村社资源和企业资源有效结合,企业也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今年1月,成都金强实业公司搞苗木种植的寿安镇汪家湾社区最终结成了对子。然而,当企业进村与农民商谈将土地、苗木入股,实行规模经营,搞农业发展产业化、农业经营企业化时,农民不干了:“你们把土地都弄走了,让我们靠什么生活?”对此,企业耐心地向农民解释:“不是把土地拿走,是将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到人、集体土地股权到人,你们仍享有土地股权。土地流转后,交由股份制农业公司(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按股份和股权保底分红。如果不受益,还可以撤股。”企业交了底,农民开了窍。很快,汪家湾社区就完成了500亩土地“确权不确田”的土地流转和苗木等的作价入股,600多户农民占有股份经济合作社45%的股份。现在,汪家湾社区的苗木已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变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规模经营。
农民集中居住 经济收入多重
在民营企业结对参与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温江区按照“大统筹、大集中”的思路,在坚持“规划引导、农民自愿、政策激励”下,建立了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流转(托管)制度。在此基础上,他们将万春镇的卫星社区、红星社区和五里村、七里村的农户集中到“花乡民居”农民新区居住。
搬进集中区,住进新楼房,拿什么去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之源,真正让失地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该区以创新社区新模式为出发点,引领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发家致富。在最初规划“花乡民居”农民新区时,区里就优先配套建设了3.6万平方米商业股权用房,并按照“商住分开”原则,组织统一修建商业股权用房,农户按人均8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分配。
此外,通过村企结对推广股份合作、“村企合一”、土地开发、物业经营等农村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万春镇南岳、卫星等社区分别成立了成都南岳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和成都卫鑫置业有限公司,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商业股权用房向企业参股,获得“利金(公司盈利分红)+股金(土地和商业股权用房委托经营保底收益)+佣金(在本地从事相关产业务工的工资收入)”等多重收入,并将集体产权量化到每个农民,确保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农民持续增收。
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农民培训后就近上岗
民营企业与牵手村在抓好农业发展产业化、农业经营企业化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农民工岗前、岗位、岗后的培训。并大力发展各类服务型中小企业,采取定点招工和帮扶招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当地失地农民的就业招聘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寿安镇三邑村牵手后,除了谋求自身积极发展壮大外,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组织花农进行技术培训,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向花农定购营销花卉苗木产品,带动花农共同发展。截至目前,三邑公司已培训技术人员935人。
与惠民社区牵手的企业,按照培训与市场、与产业项目、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社区与用工单位联手开展引导性培训、定单储备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主创业能力的SYB创业培训,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家政、餐厅服务员、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推行“企业+农户”的就业新模式,引进串珠缝线、扎拖帕等适合家庭就业的手工艺,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就业。目前,在惠民社区居住的农民就业率已达到95%。
通过“民营企业联百村,结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牵手合作共谋双赢”工程的实施,温江区将企业与农村劳动力资源互相沟通和对接,不仅使企业实现了就近招收农民工,享受到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为农民创造了发展自身、改变现状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分享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刘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