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董峻)农业部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21日说,财政部、农业部日前紧急向吉林、辽宁、江苏、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7个遭受严重干旱洪涝的省份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000万元。
同时,向安徽、江苏等重灾区下拨1010万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专项经费,以支持重灾区搞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针对当前的严重洪涝灾害,农业部动用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动员大型种子企业和水产养殖大省向重灾区捐赠部分种子(鱼苗),以满足灾区改种、补种(补苗)的用种需要。向安徽重灾区派出专家指导组,帮助制定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方案,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此外,农业部还积极组织农业机械投入内涝严重地区抢排积水,并将在安排今年追加的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时向安徽、江苏等重灾区倾斜。在安排今年下半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以及良种补贴等项目资金时向重灾区倾斜,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灾后农业生产能力。
当前正值主汛期,秋粮生产全面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日前强调,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加大防灾减灾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紧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努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一起来到安徽阜阳,慰问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广大军民,了解受灾群众的安置情况,并对下一步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部署。这是温家宝在临泉县迎仙镇移民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农业部:确保秋粮获好收成 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发展
当前中稻、玉米等秋粮作物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晚稻栽插即将全面展开,农业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处于紧要关头。农业部21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把抓好秋粮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头等大事,确保秋粮获得好收成,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发展。
据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实现秋粮生产稳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苗情长势不平衡。二是入汛以来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东北地区6月份发生了历史同期最严重的特大干旱。三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瘟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玉米螟、草地螟、黏虫、蝗虫、农田鼠害等重大有害生物呈偏重或重发态势。四是受种粮效益偏低、干旱缺水等因素影响,晚稻面积落实难度加大。
中央财政向重庆下拨中央自然灾害补助费4000万元
2007年7月19日,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下拨40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费,帮助近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重庆市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
中央财政下拨1.59亿救助遭严重洪涝灾害5省群众
近日,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下拨1.59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费,帮助近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等5省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
6月28以来,我国江南北部、江淮、黄淮地区和四川东北部、陕西南部发生较强降雨过程,强降雨造成上述地区遭受严重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中组部今年向受灾的19个省区市下拨党费2030万元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省份先后发生了洪涝和雪灾、风暴潮、地震、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了体现党中央对奋战在抗灾救灾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的关怀,中央组织部先后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下拨2030万元,用于帮助受灾地区党员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和修缮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
李成玉:河南省政府增拨3500万元用于救灾和防汛
7月11日上午,河南省省长李成玉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河南省防汛救灾工作。他强调,当前河南省正处于主汛期的关键时候,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稳定。
重庆市向受灾区县紧急调拨3600万元救灾资金
重庆市18日向沙坪坝、合川、璧山、铜梁、北碚等20多个受灾区县,紧急调拨救灾资金3600万元。重庆市财政局副局长刘伟说,应急资金将主要用于疏散、安置受灾群众、购置救灾物资、尽快修复受灾地区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确保受灾地区群众生活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