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农业部牵头筹备建立“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07年07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25日电(记者 姚润丰)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张凤桐近日表示,2006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我国建立“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CCCAP)”。

    目前,农业部正在牵头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张凤桐在“全国旱作马铃薯节水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政府期望通过设立亚太中心,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我国构建一个薯类作物资源利用和育种、生产和加工技术研究以及产业综合发展的区域性平台,直接把国际马铃薯中心具备的品种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转移和应用到亚太区域薯类产业发展中来,并逐步建立一个综合协调体系,实现马铃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进步。

    据介绍,我国1978年开始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建立关系,1985年该中心在我国设立驻京办事处,20多年来,在优良品种资源引进、技术信息和人员培训方面曾给予我国很大帮助。我国还与相关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合作,执行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助中国加强北方马铃薯育种及种薯生产能力、马铃薯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项目,并与欧美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948项目助推我国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姚润丰)针对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从2003年起,农业部组织实施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引进、创新和示范推广” 948重大滚动项目。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育成了中晚熟炸片专用中薯10号等一批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形成了旱地耕作等较为成熟、适宜推广的生产技术模式,全面提升了我国马铃薯产业链从品种选育、种薯生产、原料薯和鲜薯生产等环节的水平,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作物,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农业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种植马铃薯的面积超过7800万亩,几乎遍及所有的省份,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25%。此外,我国目前拥有马铃薯加工企业近5000家,其中万吨以上精淀粉加工企业有30多家,2006年的加工能力达100万吨左右。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张凤桐在近日举行的全国旱作马铃薯节水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马铃薯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马铃薯种质资源缺乏,加工专用、多抗品种选育进展缓慢;原料薯合格商品率低、质量差;优质脱毒种薯比例低,种薯(苗)严重退化;缺乏因地制宜的优质高效大田生产栽培技术和流行性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等。加之马铃薯加工和贮运技术落后,生产体系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缺乏权威质量监控手段,产业链各环节脱节等,使我国的马铃薯产业虽大却不强。

    948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金黎平博士介绍,几年来,项目组织全国主产区优势科研力量,从国际马铃薯中心、欧美引进抗病抗逆、加工、鲜食和特色种质资源650份,消化吸收再创新,育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早熟鲜食新品种中薯8号、中晚熟炸片专用新品种中薯10号、引进全粉加工新品种LK99等专用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库,也为育种单位提供了更宽遗传背景的育种亲本。项目在进行种质资源保存、鉴定和改良的同时建立起国内资源共享的平台。”她介绍说。

    与此同时,项目还以引进技术和育成的品种为基础,集成组装了旱地耕作等多项技术,进行推广和机械化栽培品种示范。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推广了水浇地高垄宽窄行栽培,覆膜种植,膜下滴灌、病虫草综合防治等七项旱作技术。北方示范区平均单产达2250千克,较以往增产30%;南方马铃薯与其他作物5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示范田亩产达2000千克以上,亩纯收入为传统模式的3倍多,全年亩收入达5000元。此外,项目还结合因地制宜的高效优质综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马铃薯优质种薯规范化生产、原料规模化生产和鲜薯优质生产技术,全面提升了马铃薯产业链从品种选育、种薯生产、原料薯和鲜薯生产等环节的水平。

    张凤桐介绍,948项目的实施还有力促进了我国马铃薯科研人员走向国际化的进程。通过引进专家,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派出人员培训学习等方式,加快了我国马铃薯科研人才的培养,推动了与世界马铃薯科研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往来与合作,缩短了我国马铃薯种植、产后处理和产业化水平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资料图片

    农业部将集中展示和推广旱作马铃薯节水栽培技术

    农业部将集中展示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旱作马铃薯高效优质节水栽培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配套与转化,构建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

    这是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全国旱作马铃薯节水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上了解到的。

    据介绍,目前马铃薯以其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兼用而成为世界上继水稻、小麦和玉米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06年种植面积达7800万亩,几乎遍及各省区市,特别是西部干旱地区,为扶贫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已达4000至5000家,其中万吨以上精淀粉加工企业有30余家,2006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左右。

    农业部正积极推进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

    集中展示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旱作马铃薯高效优质节水栽培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配套与转化,并以此为标志,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7月22日-23日,农业部科技司联合种植业司在内蒙古乌兰察布举行“全国旱作马铃薯节水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

    据介绍,目前马铃薯以其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兼用而成为世界上继水稻、小麦和玉米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06年已达8000万亩,几乎遍及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西部干旱地区,为扶贫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已达4000~5000家,其中万吨以上精淀粉加工企业有30余家,2006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左右。

 
 
 相关链接
· 农业部介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 农业部将集中展示和推广旱作马铃薯节水栽培技术
·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陈伟生回答记者提问
· 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