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 安蓓)近日正式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是继我国去年年底启动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后,首次将这一定价机制向社会公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成品油市场稳定,并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向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向社会公布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标志着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原油价格由企业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自主制定,成品油价格区别情况,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政府规定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
董秀成认为,新的定价机制下,实际上给企业的权利更大了。
其实,去年第四季度由于受经济放缓影响,我国成品油市场需求下滑,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石油公司下属的加油站纷纷开始了降价促销,新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效应已显现。
另一方面,董秀成认为,此次国家正式公布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让老百姓更加明确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运行机制,增加了定价机制的透明性,有利于新定价机制的稳定运行。
北京市华大出租汽车公司出租车司机叶师傅说,看到公布后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他更加理解国家调价的做法。特别是国家明确对出租车司机因油价上涨增加的成本继续由财政给予临时补贴,“说明国家是为老百姓利益考虑的,这也让我们心里更有底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国际油价在一定幅度内波动时,新定价机制保障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利润。而国家公布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让社会了解调价的机制,也有利于减轻企业面临的社会压力。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指出,将定价机制向社会公布是我国行政公开化、透明化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这将为我国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原油价格变动成为常态奠定基础。
符合我国国情,兼顾各方利益
董秀成认为,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他分析说,当前我国石油流通市场竞争主体仍比较单一,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加上少量的其他企业。在市场不能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政府不可能退出市场。由政府根据市场确定价格,有利于避免垄断价格的形成,并对消费者利益施以保护。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
周大地说,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根据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幅度确定炼油企业的加工利润率。当国际油价高于每桶80美元以上时,逐步扣减加工利润率,压缩供应方利润空间。当高于每桶130美元时,实行限价,这也有利于减轻下游消费者的压力。
为保障成品油价格调整措施的平稳实施,我国于2006年就建立了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的相关配套机制。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08年底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确立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同时,我国继续坚持并完善这一配套措施。
董秀成说,管理办法规定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供给符合国家规定资质的社会批发企业汽、柴油最高供应价格,按最高零售价格扣减400元确定,对社会批发企业的利润空间也给予了一定保障。
有利于避免投机,维护成品油市场稳定
周大地说,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虽然规定以22个工作日为调价区间,但并不是机械的,不是说每22个工作日就要调一次,而是国家根据市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整。这有利于减少社会对调价预期,避免囤积,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董秀成表示,从目前我国市场发育成熟度来看,实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有利于市场平稳和健康运行。他预计,随着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越来越深入,调价区间会逐渐缩短,这将是未来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公布后,我国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将日趋常态化,中国老百姓将接受调整更加频繁、更加市场化的成品油价格。”董秀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