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 李松)重庆市乡镇机构改革试点3年多来,坚持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改变过去机构职能含混、定位不清的弊端,通过明确角色,提高对农服务意识,找准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方向。
同时,重庆在乡镇改革中采用因事设岗、“养事不养人”的方式,改变“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状况,让机关干部真正“背着职责下乡”,沉到农村服务广大农民群众,推动了乡镇政府从“管理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角色转变。
乡镇机构明确角色 促进发展不“乱指挥”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乡镇机构应该如何定位、如何明确功能、如何为群众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重庆市编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推动经济发展是乡镇机构的重要职责,但在改革前,重庆不少乡镇机构职能含混、定位不清,对农村经济事务干预过多、大包大揽,“外行指导内行”,对农服务的意识不强。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重庆市明确提出乡镇政府要积极调整经济管理职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丰都县兴义镇在指导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改变过去简单的行政命令式的做法,采取提供信息、牵线搭桥、组建协会、引导示范等方式,推动全镇特色经济上台阶。该镇结合自身的地理特点,鼓励部分山区村社的农民大规模饲养肉牛、生猪等家畜。兴义镇党委书记曾毅说,为帮助农民抵御市场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政府对养殖户从政策补贴、养殖技术、动物防疫到销售指导施行一条龙跟踪服务。
兴义镇长沙村养殖大户杨小红养了100多头肉牛,他告诉记者,镇政府每年给每头牛补贴100元饲料钱,帮助他修通了从附近水库到肉牛场的沟渠,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而且,镇农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会定期给我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告诉我现在的市场行情和农资价格,解决了很多生产和销售上的难题。”
贷款难是现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时遇到的主要问题,重庆涪陵区农业服务中心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对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垫资的办法,帮助他们购买急需的农资产品。马武镇文观大米合作社今年转包了4135亩稻田,今年春耕时要置齐化肥、农药还差10多万元。合作社社长李迎春说:“农业服务中心在得知我们的困难后,向我们承诺提供10万元的借款,在秋收之后偿还就行,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在铜梁县平滩镇,乡镇机构改变过去行政命令的方式,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的办法,机关干部带头兴办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带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带头承包蔬菜大棚,解决了农民想干干不了、想干干不好、想干不敢干的问题,带动了大批农民参与其中,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干群关系。
乡镇机构因事设岗 干部“背着职责下乡”
近年来,重庆市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围绕农民需求因事设岗,在合理划分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活动基础上,整合了现有的事业站所,机关干部“背着职责下乡”,在乡镇设置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财政所、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等4个公益性事业机构,实行“专人、定时、限期、免费”的全程代办服务制度,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功能。
渝北区石船镇为方便群众办事,在镇上专门设立了全程代理服务大厅,将过去群众需要到镇里和区里办理的诸如房屋批建、计划生育、林业林权、户籍和民政事务等6个大项22个小项的手续一律由村镇干部代为办理。记者在石船镇全程代理服务大厅看到,这里把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的承办部门和流程都在大厅门口贴出来,所有服务项目和部门都在大厅里有专门的办事专位,对为民办事的代理事项,政府各部门都会对办结时间作出公开承诺。
石船镇重桥村53岁的农民叶宁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孩子要上户口,家长们就不得不跑60多里地到渝北城区办手续,但政府推出的代办服务就帮助我们省去了这个麻烦。”叶宁说,今年他孙女上户口,就只需要把相关证明带到镇上的服务大厅,村镇干部告诉他在7个工作日后直接来取就行了。
“改革之前乡镇机构的定位是模糊的,职能交叉、责任不明,很多乡镇干部不知道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都在管但什么也管不好。”重庆市编办区县处调研员袁拥学说,“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乡镇政府职能下沉,机关干部‘背着职责下乡’,让他们真正成为群众的服务员、办事员。”
乡镇机构“养事不养人” 严控编制总量
在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重庆市发现,基层机构臃肿、领导职数过多、机关人浮于事的问题既加重了财政负担,又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
永川区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在改革前,该区一个普通农业镇的内设机构就达到13个,领导职数有19名。而像武隆、巫溪、秀山这样的偏远区县,由于地方财力严重不足,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又过多,政府及其事业单位职工连基本工资都没法保证。
“以前一些基层政权机构重复建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要有一级政权组织,就有四套班子、七站八所等机构,人员、经费、阵地都要保障,这都严重影响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重庆市编办区县处处长冯春燕说,为了真正使基层政权达到减员增效、“养事不养人”的目的,重庆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按照控制总量、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乡镇编制和实有人员的预警机制,定期进行动态分析,提出余编控制目标。
通过改革,重庆将乡镇划分为一般乡镇、较大乡镇和特大乡镇3个类别,根据不同类别乡镇情况,严格核定和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一般和较大乡镇行政机构只设置党政、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安全稳定4个办公室。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重庆市荣昌县的30多个乡镇被合并为20个,使乡镇干部出现“扎堆”现象,有的乡镇达200余人。荣昌县结合自身实际,鼓励有事业心、能干的中青年机关干部到村参与竞选,在全县的换届选举中,有231名乡镇副职和二级班子的干部分别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这一举措在充实村级领导班子力量的同时,也分流了富余人员。
通过综合设置党政办事机构、整合事业站所,重庆市乡镇机构趋于统一、规范,机构个数也比改革前减少了25%以上。目前重庆市乡镇党政综合机构已经从以前的平均9个减少为5个,事业单位也从14个减少为6个,在改革中并没有出现“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