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就业压力 央企勇挑重担
--就央企扩招高校毕业生专访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樊曦)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为了帮助国家缓解就业压力,中央企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
目前,中央企业的扩招计划进展如何?扩招会不会变成“面子工程”?如何确保大学生在企业中能够顺利发展?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
百户央企招收20.3万高校毕业生
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向全球实体经济蔓延,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今年前四个月,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和实现利润分别下降9.6%和36%。
然而,面对困难,中央企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李荣融表示,当经济出现下滑,国家提出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形势的要求,中央企业理应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履行社会责任,带头多招收一些大学毕业生,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作出贡献。
李荣融说,国资委党委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从去年就开始进行了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要求中央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尽量做到减薪不裁员、歇岗不失业;二是积极做好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多招录一些高校毕业生,通过招收应届毕业生优化人员结构,做好人才储备;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吸引各类人才,以适应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5月末,100家中央企业共计划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20.3万人,比2008年增长了7.08%。
“这几年中央企业每年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都保持一定规模增长,今年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李荣融说。
中央企业的人才结构正在不断得到优化。截至2008年底,中央企业共有在岗职工906.86万人。在中央企业中,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工人和党务工作者五支队伍人才总数为827.74万人。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364.85万人,占五支队伍人才总数的44.08%。
中央企业并非盲目扩招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许多中央企业市场萎缩、效益下降,生产经营压力很大。李荣融坦言,部分中央企业扩大大学毕业生招收规模,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成本的增加。
“当然,中央企业绝不是盲目地扩大招收。”李荣融说,从长远来看,这样做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很多中央企业都认识到,发达国家大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强,一旦渡过这次难关,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模式,将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中央企业未来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企业在确保安全度过金融危机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吸引人才和储备技术力量,打好自身的基础,培育企业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李荣融表示,多数中央企业扩大招收规模是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从长远考虑的。也有的企业结合项目发展的现状和规划,扩大招收规模,储备人才,其本身已经充分考虑到经济下行,多招收大学毕业生短期带来的成本压力。
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为例。中国商飞结合大型客机和ARJ21新支线飞机的研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2009年原定招收436人,后调整到1362人,增幅达212%,为百户央企中增幅最大的一家。
中国大唐在企业政策性亏损严重的情况下,考虑到目前企业发展带来的岗位增加因素及未来企业发展的需要,在2008年招收2600多人的基础上,2009年招收3000人以上。
绝大多数计划已经落实
中央企业的扩招计划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欢迎。不过,不少人也有一些担心:中央企业的扩招计划是否只是喊喊口号?如何确保招收计划落到实处?
对此,李荣融说,中央企业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计划,是由所属各企业根据每年自身发展需要和岗位空缺情况上报的招收人数,不是由集团公司自上而下确定的计划,是能得到很好落实的。
据了解,为确保招收计划的落实,去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或各成员企业分赴重点院校举办大型招聘会,大规模地现场签订意向并严格考试考察,确保招收质量。同时,各中央企业及时做好签约毕业生的稳定工作,掌握他们动态,适时进行调整。
李荣融说,对由于多种原因招收计划未能落实的,中央企业将以“小分队”的形式到院校招聘,或通过社会招聘、海外引进等方式,及时补充完成计划。
“目前,绝大多数的计划都已经落实。”李荣融说。
对于如何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利于成才的环境,李荣融说,中央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这对于立志报国,准备施展才干成就一番事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本身就具有较强吸引力。
他表示,随着国有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近几年中央企业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职工收入相对稳定,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中央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以及企业良好的发展愿景,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和充分施展才能的环境。
引才·育才·用才――来自中央企业的“用人报告”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樊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不久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和科研单位招用、聘用高校毕业生。
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中央企业不仅担负着保持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责,也把为国分忧,缓解就业压力视为己任,不仅积极扩招应届高校毕业生,引入人才,更努力做到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20.3万大学生走进百户央企
24岁的钱爽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如今,她是中国电信网运部的一名网络维护员。过去几个月里,她曾向四五十家招聘企业投出了100多份简历,其中就有中国电信。
经过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的层层严格选拔,钱爽终于如愿以偿。与钱爽一样,7000名来自全国高校的毕业生正在陆续走进中国电信,这一数字比原定的计划增加了近一倍。
“扩招一是中央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分忧,一是我们的人才结构还不够合理,这是一个机遇,让我们选拔到未来3-5年企业发展所急需的战略性人才。”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张晨霜说。
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许多中央企业纷纷推出了扩招计划。中国石油今年计划新增毕业生近1.4万人,比原计划增加了近3800人。中国铁建接收毕业生1.3万人,比去年多了4000余人。
中国移动今年招收了应届高校毕业生6800余人,比去年多出了整整900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招聘了2000多名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900多人。“中国大飞机的摇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把原来招聘436人的计划改为1362人,增长了212%,是百户央企中增幅最高的一家。
据统计,到5月末,一百户中央企业共计划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20.3万人,比去年增长了7.08%。
企校联合培育人才
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梁秋明今年4月进入中国商飞工作。还在学校时,他就参与了一个飞机控制系统研制项目,还荣获了商飞的“大飞机奖学金”。
对在校生进行专业性培养源于中国大飞机研制者们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有着数十年发展历史的波音和空客,仅飞机研制队伍就有四五万人。而与此相比,中国商飞研发人员只有1630人。
“人才资源匮乏,特别是领军人才匮乏是制约大型客机研制的关键问题。”中国商飞人力资源部部长燕桦说。
为了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中国商飞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创办了“大飞机班”,为志在加入大飞机研制工作的学生讲授有关飞机研制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大学生在进入商飞后尽快融入团队。
为了保障各在建核电项目对核电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拥有全球最多在建核电机组的中广核早在2004年就采取了“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目前,中广核已经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10多所高校签订了企校产学研合作协议。
中广核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总监乔军平表示,培养一个合格的核电站操纵员需要3-5年。企校联合培养将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为我国占领核电人才制高点创造条件。
为大学生成长“铺轨架桥”
33岁的李学斌去年才从中科院电工所博士毕业。不到一年,他已是中国铁建电气化局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一年间,他和数十位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研制出我国第四代新型铜镁合金接触线。
拥有比国外产品更高的性能,更安全、抗冲击、耐腐蚀,这种接触线将用于保障京沪高铁的电力供应,打破多年来德国企业的垄断局面。
在中国铁建,与李学斌一样,不少高校毕业生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成为项目骨干。他们赶上了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机遇,更遇到了为自己“铺轨架桥”的“伯乐”。
中国铁建党委副书记霍金贵表示,为给大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公司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大学毕业生接收规划、培养、选拔、聘用、调配、管理的制度和程序,不仅使大学生“留得住”,更帮助他们“干得好”。
而在中国移动,为了使公司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中国移动在整个集团推行人力资源提升项目,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科学有效的职位、薪酬、绩效和能力四维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中国移动副总裁黄文林表示,优秀人才更看重前途问题。作为中央企业,中国移动将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理解员工、激励员工和关怀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