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西部大开发10年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两倍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贾楠)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记者从21日国家民委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1999年至2008年间,我国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按可比价格计算,生产总值增长1.8倍,年均增长11.9%。
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我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分布在西部地区,还有3个自治州和15个自治县比照享受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西部地区面积的86.5%,占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的96.7%。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
据介绍,从1999年至2008年,我国民族地区,即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多民族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293元提高到16057元。西部民族地区首次实现生产总值年增量突破1000亿元用了45年,突破2000亿元用了10年,突破3000亿元用了2年,突破4000亿元只用了1年。目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684亿元,是1999年的4.7倍,年均增长18.7%。
国家民委:民族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农产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贾楠)记者从21日国家民委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我国民族地区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据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0年间,我国民族地区实现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内蒙古,2008年,羊肉、牛奶、羊毛和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在新疆,棉花产量占到全国的40.4%;番茄酱生产能力占全国的90%以上,形成了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加工基地;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一位;
--在云南,鲜切花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烤烟产量与贵州一起占到全国的45.9%;
--广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加工基地,产量占全国的60%,并与贵州和宁夏一起成为我国氧化铝和电解铝的重要生产基地。
此外,旅游业也已逐步成为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期间,我国对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例如,国家在青海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2007年工程实施区内草产量比2004年增加了30.5%。因此,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国家民委:西部大开发10年间
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500多万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贾楠)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记者从21日国家民委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1999年至2008年间,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500多万。
据介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通过实施西部地区乡村“畅通工程”与“通达工程”、农村安全饮水、游牧民定居、抗震安居、易地扶贫搬迁、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惠农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
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10年来,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1622元增加到2008年的3389元,年均增长8.5%。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
国家民委:西部大开发带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贾楠)记者从21日国家民委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间,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
据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99年的272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453亿元,增长了6.8倍。随着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民族地区交通、水利、能源及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5万公里,是1999年的2.5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353公里,是1999年的7.1倍;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9617公里,是1999年的1.4倍。
这位负责人表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