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2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邓华宁、陈刚)2009年,外商将在中国内地新增投资的30%投给了江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刺激下,这个省6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沿海开发高歌猛进、苏南产业加速北移,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三大亮点。全省可望实现GDP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显示出旺盛活力。
6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2009年,江苏人常常提及这些得意之笔: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国的70%、占世界总产量的23%以上,电池转换效率居世界前列;沿海地区建成、在建近100万千瓦风电场,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软件产业规模占全国近17%;国内首个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在无锡开建。
2009年,江苏省编制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这6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从政策上极力支持。这些产业果然全线飘红,销售收入近1.5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新医药、软件服务业产值分别增长60%、30%、30%,新材料、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0%,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速,成为江苏经济强劲的增长点。
同时,全省加快建设南京软件服务外包基地、昆山液晶显示基地、无锡微电子基地、泰州生物医药基地、连云港新材料基地、常州输变电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使这些新兴产业加速系统化、集成化、规模化、产业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成为江苏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之星”。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曲福田对记者说,江苏经济粗放型发展的特征长期以来都比较明显,如果没有金融危机的“倒逼”,江苏经济转型升级肯定不会这么快。在这一轮全球经济衰退中,江苏6大新兴产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进一步显示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正确和必要。
2009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40亿美元,居全国首位,占全国30%。国际投资者们用雄厚的资本给江苏经济打了高分。
沿海开发打造“重要增长极”
许多人没有想到,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会给江苏经济带来如此巨大的激励。对这片江苏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商机之旺出人预料。
从6月上旬开始,江苏沿海地区迅速形成发展热潮,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江苏还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高层次沿海开发招商活动。至年底,沿海开发一共签约项目113个,总投资5705亿元。
2009年1-11月,在国际贸易大幅缩水背景下,江苏连云港港完成外贸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同比增长17%;南通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也实现了正增长。记者看到,一排排高大的港口机械如同巨人般排列在码头上,巨大的钢臂繁忙地为各国海轮装卸着集装箱,完全找不到“萧条”的感觉。
根据国家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将建设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特大城市;以连云港港30万吨深水航道为核心,建设铁路、航空、公路、航道、管道等基础设施,形成现代化的沿海产业走廊;开发利用1000多万亩沿海滩涂,最终形成农业区、工业区与生态保护区。到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人均GDP要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成为东部重要经济增长极、长三角“强壮的北翼”、大上海的延伸区。
“国家下大决心开发江苏沿海,也是危机逼出来的。机遇来了,我们决不放过!”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说。
苏南产业北移带来巨大商机
“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大项目,现在都实实在在地在苏北落地生根。”淮安市出口加工区负责人汤正明对记者说。记者看到,新近在此落户的富士康项目总投资达到了22亿美元,由于用工需求大,竟然出现了招不到工人的现象。
近五年,江苏大力推动苏南产业向相对落后的苏北转移,既充实苏北经济,又为苏南腾出发展空间。据省“苏北办”统计,五年间,苏北已接受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9331个,总投资4733亿元,实际引资额2201亿元。目前,苏州-宿迁、江宁—淮阴、无锡新区—新沂、常熟—泗洪、宿豫—张家港等20多个苏南苏北共建的工业园区正在苏北大地茁壮成长。
随着苏北的快速发展,对金融需求越来越大,而苏南由于金融机构扎堆,竞争异常激烈。为此,2009年江苏省采取了又一个重大举措——用优惠政策引导苏南8家地方性银行到苏北开设了分支机构11家,既能对口帮扶转移到苏北的企业,又能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2009年,苏北经济基础最弱的宿迁市财政收入预计将达130亿元,增长近50%。市委书记张新实对记者说,在经济危机的“倒逼”之下,2009年他们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恒力、波司登、长江润发等一批“行业巨人”北跨长江,现在投资1个亿在宿迁算不上什么大项目,10亿元以上项目已有8个。
在连年经济增速超过苏南之后,2009年,苏中、苏北地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又提高了3.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