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8日电(记者 杨维汉 周立民 王圣志)在大学生村官们眼中,沈浩亦师亦友,是个“老大学生村官”。
同样从城市到农村,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同样怀揣着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同样面临着身份转换的困惑,沈浩不仅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也是大学生村官们的贴心人。
6年时间,沈浩用行动回答大学生村官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农村是不是发挥作用的好舞台?怎样才能在农村扎下根?农村的未来在哪里?
用自己的青春,做想做而有意义的事
2006年3月,安徽科技学院的大学生苗娟和同伴们来到小岗村,想为创业梦找片沃土,她们见到了沈浩。
苗娟没想到,一周后沈浩专门跑到位于凤阳县城的校园去找他们。她至今记得当时大家围坐在学校草坪上,沈浩说的那段话:“小岗村落后,就是因为没有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进来。都想着考学出去,没想着回来发展农村。如果你们愿意来,我可以提供优惠条件。”
两个月后,苗娟和几个同学背起行囊,来到小岗村,搞起了大棚,种起了“双孢菇”。
苗娟记得,刚起步时,为采购培植蘑菇所需的牛粪,找到附近一家奶牛场,可人家根本没把几个“毛孩子”放在眼里。第二天,是沈浩带着他们再次上门,最终建立起稳定的供货渠道。
历经努力,蘑菇大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也跟着掌握技术的大学生搞起了大棚,增加了收入。创业成就事业,也帮助苗娟成长。2008年苗娟当上了小岗村党委副书记,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村官。时至今日,沈浩的话还常回响在苗娟耳畔:“用自己的青春,做一些自己想做而且有意义的事情。”
真心对待农民,为农民办事,他们就一定能接纳你
不仅是小岗,很多凤阳县的大学生村官们的手机中,也都有留沈浩发来的鼓劲短信。
凤阳县有支全部由大学生村官组成的民兵连,而沈浩正是这支民兵连的辅导员。28岁的大王府村大学生村官时全忘不了,2006年他作为凤阳县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上了第一堂培训课,主讲人就是沈浩。
时全说,要到农村工作,怎么融入其中,怎么发挥作用,当时很彷徨。而沈浩告诉他们:“农村是一片非常广阔的天地,只要你用积极的态度、满腔热情融入到老百姓中去,和他们交朋友,用真心去对待农民,为农民办实事,他们就一定会接纳你。”
课后那天晚上,沈浩来到大学生村官们的宿舍,跟大家聊到很晚。
当时,沈浩还提醒大家,刚起步时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能铺大摊子。因为沈浩这句话,时全和伙伴们把原先打算试种的30亩大棚蔬菜改成了3亩。随后几年,时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步步踏实向前,从试种3亩,到带动村民一起参与,发展到300多亩。
时全记得,沈浩曾几次专门去看他。2009年6月,风灾突致,他们的300亩蔬菜大棚顷刻间被刮倒,几年心血毁于一旦,心情跌到谷底。第二天,沈浩来了,鼓励他不要灰心,并且亲自找有关部门寻求帮助,筹集了资金,帮助他们把大棚恢复起来。
要融入农民中,更要起到引领作用
在大学生村官眼中,沈浩是老师,是榜样;而在沈浩眼中,这些散发着激情和活力的大学生村官就是小岗的希望,是农村的希望。
“融入农民中,又要跳出农民的思维,起到引领的作用”,这是沈浩对身边那些大学生村官的期望,也是对小岗村未来的谋划。
小岗村大学生村官赵玲的书架上,至今还放着沈浩送她的书籍。赵玲忘不了,沈浩常说的那些话:“你们要不断学习进步,不要因为在农村工作而忽视学习,止步不前,更不能被一些落后意识同化。要用你们所学的知识和先进思想来引导村民,把农村建设得更好。”
2009年是沈浩第二个任期的最后一年,沈浩书记走还是留?这问题牵动着大家的心。
2008年刚来小岗的大学生村官汪静静记得,2009年4月,沈浩专门把几个大学生村官招来,布置了一篇文章,写写对小岗现状的分析和对小岗未来发展的想法。见到沈浩时,他总会说起文章的事,催促大家抓紧写。文章交到沈浩桌上,他看了很久,跟每个人交流文章中的内容,看得出他很欣慰。
在沈浩的办公桌上,至今还放着一份“中国村官培训基地”的项目书。汪静静说,这也是沈浩临走前惦记的事。不光是村官培训,他想把小岗建成一个农村适用性人才培训的基地。
然而,沈浩却匆匆地走了,留给年轻人的是无尽的思念。
如今,汪静静常会想起2009年春节联欢时的场面:
平常很少唱歌的沈浩登台,唱起那首《壮志在我胸》:“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人的遭遇本不同,但有豪情壮志在我胸……”
“跑调了,但他唱得投入,那是唱给我们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