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为了人类共同的梦想—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30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0年03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3月31日电(记者肖春飞、章苒)还有一个月,上海世博会就将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最大城市拉开大幕。在全球的聚光灯下,人类文明历史新的坐标经纬,深深镌刻在黄浦江畔!

    江河浩荡,奔流入海,日夜不息,见证着上海世博园区梦幻般的变迁:从嘈杂的工厂、逼仄的蜗居,到春笋般的建筑一节节长高、成形,美轮美奂,静候一个月后的盛大开幕。

    年华似水,世博会159载,沉淀下的,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伟大梦想——在世博会这个平台上,共同应对困惑难题,共同探讨解决之道,共同憧憬美好未来。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引起全球共鸣。站在新千年第二个十年的开端,我们这个世界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城市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持续发展的梦想:从物的崇拜到人的关怀

    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世博轴等永久性建筑已经竣工,临时场馆绝大部分竣工,部分尚在建设中的外国自建馆有望按时竣工,园区内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布展工作抓紧推进,七成世博会展馆将参加4月20日开始的园区试运行……在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上海世博园区浩大的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静候四海宾朋。

    上海,中国,准备好了。准备就绪的,不仅是世博园场馆,更是对世博精神内涵的认识。

    “上海世博会能够留下一座埃菲尔铁塔吗?”开幕在即,上海市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频繁遇到如是提问。已经与世博打了11年交道的季路德说:今天的世博会,重点已经不在于留下什么地标建筑,而是精神层面的思考与启示——人类能够通过世博会对未来发展达成何种共识? 事实上,当1889年巴黎世博会给法国留下一座埃菲尔铁塔时,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正处于与工业化的热恋之中,城市里烟囱林立,烟尘蔽日。今人眼中,浓浊的黑烟是污染的代表,而在当时,却象征着一个城市的财富与机会。

    巴黎世博会闭幕8年之后的1897年,清朝地方政府在十六铺老太平码头创建供30盏路灯照明的南市电灯厂,于除夕建成,并于当晚试灯,30盏电灯一起开亮,一时观者如云,其中包括时任上海县令黄爱棠。百年老厂,历经沧桑,上了年纪的上海人,都对黄浦江畔这座高耸入云、黑烟滚滚的大烟囱,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附近居民,更无法忘记随风飘散的烟尘。

    如今,这座烟囱作为工业遗址,保留了下来,它正被改造成一座气象景观塔。30天以后,云集世博园区的中外游客,望着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的昔日烟囱,怎能不感叹人类发展理念的巨大变化?

    站在今天回望世博会的历史,就犹如一幅史诗般宏大壮阔的画卷,一段耐人寻味的人类心路历程,将人类进步成长的图景无一遗漏地尽收其中:早期,科技发明是世博会最重要的展示内容,让参观者如醉如痴;进入二十世纪中叶,工业化的弊病使人们开始反省,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协调技术进步和保护自然环境。

    从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开始,世博会的办会理念逐渐过渡为以主题演绎为宗旨的模式,放弃了早期面面俱到的展览方式,人们开始对二十世纪初流行的“科技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念进行反思,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世博会关注的焦点。

    “一个世纪的进步”、“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明日新世界”、“人类进步与和谐”、“无污染的进步”、“人类与自然”、“新的起飞之路”、“自然的睿智”……1933年以来,世博会用各个层面的主题,持续探讨人类如何可持续发展,以引领人类生存的文化理念和生存方式。人类依然在不断探索科技的发展,然而更为重视的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2009年11月,北京国际世博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辞:“世博会开启着人类重新认识世界的窗口,引领人们从对物的崇拜转向对人的关怀、从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从追求增长转向推崇可持续发展。”台下掌声雷动。

    上海把筹办世博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借助世博会的筹备与运营,我们应该学习各国各地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发展理念,使办博的过程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

    159年来,世博会坚持以“进步”为核心价值,不懈推动人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断引领人类发展的最新理念、不断积淀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传统。

    今天,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带着持续发展的梦想,来到了上海世博会。

    和谐世界的梦想:走出“巴别塔”,走进“地球村”

    32、31、30……地球另一端的美国,一个名叫徐威的男子常常端详回国的机票,沉浸在兴奋的倒计时中。他无法不期待,他是“中国世博第一人”徐荣村的第六代侄孙。一个月后,徐氏家族梦想成真。

    徐荣村,中国与世博的历史绕不开的一个名字。1851年,商人徐荣村从上海向伦敦发出12包产自太湖南岸的湖丝,结果在首届世博会上获得了金奖。徐荣村有照片留存至今,头戴瓜皮帽,蓄着八字须,面容清癯,眼神深邃,似乎能够穿透历史。假若他能看到159年之后的黄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将何等欣慰!

    这是用全球智慧在中国上海凝聚而成的“地球村”。

    徐威早早就买了机票,期待着在这个小小的“地球村”里,寻觅祖辈的梦想与荣光。

    西方文化中,“巴别塔”是误解与分歧的代名词,而世博会,全球文化多样性得以展示和交流的最大平台,却给人类提供了一次机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在世博会这个平台上,消除隔阂,达成对未来的共识--追求幸福,追求真善美,追求更好的未来,追求一个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世界,这是人类心灵的共鸣,超越肤色、语言和价值观。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在世博会这个交流的舞台上,每个国家或民族都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科学发现和创新精神。“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独一无二的方式,这就是世博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人类本性深处,蕴藏着一种欢庆节日或者情绪共鸣的激情,需要在一起才能引发,何况是在世博会这样探讨未来、感知未来、触摸未来的全球盛会?

    山田外美代,日本爱知县一名普通主妇,却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她每天入场、总入场数达243次,曾两次中暑,仍不放弃,被日本媒体授予“世博全勤奖”。2009年底,这位“超级世博迷”举家搬到上海。一个月后,她将在184天的会期中,看遍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局感动之余,赠送她在日本发售的首张门票,并邀请她参加5月1日的开园仪式。

    是什么让她如此痴迷世博会?这位日本主妇的答案是:“世博会对我来说就是学校。虽然没有教科书,但是有机会和各个国家的人相见并且进行对话,对我是宝贵的体验。”

    交流、沟通、合作、对话,而不仅仅是通过世博会给本国经济寻找机会,是众多参展国家来到上海的原因。冰岛,一个美丽的北欧岛国,在全球金融海啸的撞击下,整个国家濒临破产。这个拥有32万人口的岛国,会不会来参加世博会?谁的心里都没底。

    虽然参展之路漫长坎坷,但冰岛还是来了,2009年12月15日,冰岛与上海世博会签署参展协议。冰岛驻华大使居纳尔·贡纳松说:“我们一定要参与上海世博会!因为全世界都会来这里,冰岛馆将成为我们重树信心的象征,成为我们对当今世界重要议题思考的标志。”

    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观众人数预计超过7000万人次……159年了,世博会没有衰老,历久弥新。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上海期待着依托世博会这个大平台,共同探寻城市科学发展之策。

    因为,人类能够在这里追求和谐世界的梦想。

    幸福生活的梦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2002年12月3日,当中国成功申办世博会后,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这样感叹。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以“城市”为主题还是第一次,得到了世界广泛的响应和认同。著名作家王蒙评价说:“这是人类的经验也是人类的诉求,更是一种通向未来的眼光。”

    城市化是工业化带来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把工业化视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就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城市病”: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困扰全球的共同难题,亟须吸纳和整合全世界优秀的发展理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有一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如何在城市生活得更好?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能否在上海世博会找到解决之道?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者,在上海世博园区增设一个小“特区”——“城市最佳实践区”,首次给世界各地的城市提供了一个独立参展的机会,把城市作为一个展品呈现给观众,把最佳城市的案例介绍给世界,这是百年世博历史中的一大创举。

    “它们所展示的城市建设成果和城市生活实践,既代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也能折射一些城市在发展道路上走了弯路、造成了损失后才形成的最新理念。”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说,他认为,这是世界在一起交流城市未来发展的最好机会,而中国各地区、各种类型的城市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学习和参考对象。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关键时刻,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95%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加速,尤其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化呈现冲刺速度,到2009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算,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预计 “十二五”期间,将达到50%。

    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快速城市化,无疑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过:二十一世纪对全人类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一是中国城市化。

    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与世界共同寻求城市化难题的破解之道。2008年8月26日,北京奥运会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韩世博会合作交流论坛上致辞:我们期待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设经验、传播城市发展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探索新的更好的人类居住、生活、工作模式。

    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蒂贝琼卡说:城市发展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想取得成功并没有捷径,最好的方法就是分享知识、经验、互相学习。

    每一次世博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人类面临城市化的共同难题时,上海世博会选择的城市主题,无疑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观念,寄托了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我相信,上海世博会通过这一主题,将为提高全球的城市生活质量作出贡献!”洛塞泰斯说。

    在上海世博会进入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世界关注中国、上海的目光愈加热切。因为,上海世博会,寄托着人类追求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的共同梦想! 

 
 
 相关链接
· 七成上海世博会展馆将参加园区试运行
· 世博文化中心竣工 上海世博会“一轴四馆”全部建成
· 华东电网调配全网资源确保上海世博会供电安全
· 上海世博会五座新建永久性建筑31日全部竣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