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6日电(记者吴宇、王猛、戴盈)76件(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雕塑,6日“入住”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依托着一座座展馆、一条条道路以及日夜流淌的黄浦江,76件(组)雕塑为世博园平添几分灵动与活力。
从事雕塑创作已有20年的林岗,向新华社记者讲述自己一件“入住”世博园的作品,其所用的100多个齿轮以及螺旋桨和船舵,竟然是从废金属交易市场“淘”来的。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最终被塑造成一件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乐器,既寓意着三种工业零件代表的“航线”和“方向”,又体现出西方和东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创作这件作品用了整整半年时间,我自认为非常用心。放在世博园里的雕塑,我认为既要象征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又能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世博会的主题交相辉映并进入观众的内心世界。”身为杭州雕塑院院长的林岗说。
据介绍,这件高8.2米、宽约3米的名为《心灵的方向》的雕塑,计划被永久放置在世博会浦西园区的江南广场,并与其他14件(组)雕塑一起,共同演绎“工业记忆”的主题。
作为江南广场雕塑项目的总策划,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告诉新华社记者,江南广场仅是世博园区四个雕塑项目之一,却汇聚了全国雕塑界的智慧和心血,在总共15件(组)最终“入住”的雕塑的背后,至少还有同样数量的雕塑作品“备选”。
53岁的孙振华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江南广场正是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江南造船厂旧址。如何通过雕塑恢复人们的历史记忆,体现出江南造船厂100多年间留给上海的城市印迹,是全国雕塑界在谋划、创作世博雕塑作品时重点考虑的课题。
“我认为,城市发展是需要累积的,不应发展一段丢掉一段。希望上海世博会能树起一面传承历史文脉、尊重历史积淀的旗帜,为今后中国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孙振华说。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冯经明介绍,上海世博园区雕塑创作启动三年多来,得到了全球200多家策划创意团队以及众多艺术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如今,“入住”世博园区的76件(组)雕塑,出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古巴等几十个国家雕塑艺术家之手,堪称一曲多元文化的交响。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黄健之介绍,整个世博园区雕塑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世博轴雕塑艺术长廊、沿江景观带、主要入口广场以及江南广场。世博轴雕塑艺术长廊的主题定位是“科技创新与创造力”;沿江景观带的雕塑主题突出生态特色,并赋予科技与文化艺术内涵;主要入口广场的雕塑强调导向性和可识别性,以生动的雕塑替代路标和路牌;江南广场则以“工业记忆”为主题,反映工业技术、历史事件和科技发展。